克己复礼[kè jǐ fù lǐ]: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 。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 。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 。

文章插图
《论语颜渊》原文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论语颜渊》翻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颜回又问:那麽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
“克己复礼”–
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也是一种修养方法 。“克”,“克制”、“战胜”的意思,战胜自我的私欲;“礼”泛指天理,“复礼”就是遵循天理;“仁”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 。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
“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也是常说的“战胜自我” 。
礼的本质是仁爱 。如果人们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麽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 。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 。
【当今社会还需要“克己复礼”吗?《论语·颜渊》解读】《论语颜渊》“克己复礼”的当代价值
自春秋时期起,各诸侯国连年征战,社会动荡不安,人人自危 。对人民有深切关怀之情的孔子试图从他所学所能来解决这个当时最大的社会问题,他对此的解答即“克己复礼” 。孔子主张恢复有所损益的周礼,“于旧制度中发现新意义,即欲以其所发现者为改善及复兴旧秩序之具” 。此“旧秩序”是指周朝秩序 。历史上周朝以完备的礼制安定天下数百年,所以孔子重周礼,根本目的是为了恢复如往昔周朝的稳定的社会秩序,以期抚民安邦兴国 。礼也在历代封建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和维系了良好的社会关系 。
到了现代社会,克己复礼仍然能够发挥粘合剂的作用,有利于解决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道德关系的建构,及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
礼在封建社会发挥的作用
乱世之秋,试图以恢复周礼的方式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仅能是理论空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萧公权先生曾言:“按周之封建天下,本为不完全之统一 。稍弛则为列国之分割,再进则为一王之专制 。其政治基础,实至不稳定 。其所以能维持至数百年之久者,其政治原因在王室强盛,能执行礼乐征伐之大柄,其社会之原因则在宗法阶级,以及农田等制度 。”所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国力增强,而周王室日益衰微之际,“礼乐征伐之大柄”也渐失效力,周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四分五裂了,社会秩序混乱 。在此乱世之秋,孔子试图以恢复周礼来安定天下,奔走游说各国而屡屡受挫,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论语·宪问》),被后人说为“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
推荐阅读
- 批量提取文本关键词,Lookup函数两步完成,还不会就真的out了
- 淘宝客服的工作怎么样?需要具备什么技能?
- 盆栽花卉冻焉了还能活吗?
- 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对儿茶酚的电催化还原
- SUMIF函数还有个比他更厉害的弟弟,你晓得不?
- 3.7女生节最靓丽还是这些女生节标语
- 建造一个游泳池需要多少钱
- 怎样判断花卉植物是否需要浇水呢?花卉浇水法则分享
- lady gaga取消婚约是为何?营销方式还是炒作手段
- 天猫报名活动需要哪些条件?如何才能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