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新闻多一度丨端午将至,你选甜粽还是咸粽?( 二 )
射粉团端午节 , 大唐君臣之间的礼俗是那样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 那么 , 民间人士是如何过端午节的 , 又有哪些习俗呢?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 , 造粉团角黍置于盘中 , 再制作纤巧的小角弓 , 架箭射盘中的粉团 , 射中者得食之 。 因为小粉团滑腻而小 , 颇难射中 。 这本是宫中游戏 , 后来传遍长安都城 , 时人都仿效之 , 射粉团成了端午节一种风俗 。
裹角黍
粽子在唐朝原是一种节令食品 , 又称角黍 。 唐朝时 , 人们制作粽子 , 主要还是自己食用 , 不再像之前一样投江祭贤 。 因此端午节食粽者甚多 。 在唐代 , 粽子的形状已经很多 , 有角粽、菱粽、筒粽、秤砣粽、锥粽等 。 后来 , 粽子逐渐由节令食品向饮食市场扩散 , 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
![]()
文章图片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载:“唐岁时节物……五月五日则有百索粽子 。 ”百索粽子就是用五色彩丝扎缚的粽子 , 虽然唐代始有“百索粽子”之名 , 但它早在南朝时期就已经非常普遍了 。 除传统的“百索粽子”外 , 唐代端午节还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的粽子 , 最著名的是九子粽 , 因其用彩线将九个粽子扎在一起而得名 。
龙舟竞渡
在唐代全盛时期 , 经济繁荣 , 人民生活相对稳定 , 在节日娱乐方面 , 一方面是上行下效 , 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 。 因此 , 竞渡之风尤为鼎盛 。 龙舟竞渡时 , 箫管奏鸣古老的祭祀乐章 , 船夫唱起高亢激越的船歌 , 乐声、歌声、桨声、水波声合奏出一曲壮阔的交响乐 , 两岸仕女如云 , 罗衣成群 , 银钗映日 , 观者如堵 。
![]()
文章图片
据《古今图书集成》引马令《南唐书》记载:郡县村社每年端午竞渡时 , 由官府赏给彩缎 , 两两较其迟速以定胜负 , 如夺得锦标者 , 加赏银碗一双 , 称之为“打标” 。
悬艾人
![]()
文章图片
“家有三年艾 , 郎中不用来” , 艾叶有散寒除湿 , 温经止血的功效;古人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 将艾叶悬于空中 , 剪成虎形称为“艾虎”;古代的妹子们争相佩戴 , 以避邪驱瘴 。 这难道就是古代的“森系”风格?
送裹肚
![]()
文章图片
唐朝的端午节还有送肚兜的习俗 。 肚兜又称“裹肚”“护肚” , 因此这种风俗又称为“送裹肚” 。 肚兜是用红布剪成椭圆形的 , 上面有绣花图案 , 肚兜的大小刚好护住孩子的腹部 , 肚兜上有带子 , 可以系在孩子的脖子上 , 左右用带子捆在腰间 。 因为端午节后 , 天气逐渐炎热起来了 , 孩子晚上睡觉戴上肚兜可以避免受凉感冒 。 人们还特意在肚兜上绣蟾蜍或五毒的图案 , 用以避邪 , 驱除毒害 。
铸新镜
这是唐朝的制镜工匠的一个独特习俗 。 每年端午节的正午时分 , 唐朝的制镜工匠就在扬州的长江中心的船上铸造铜镜 , 专门进贡给皇帝 , 称为“天子镜” 。
![]()
文章图片
对此 ,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百炼镜》一诗中写道:“江心波上舟中铸 , 五月五日日午时 。 琼粉金膏磨莹已 , 化为一片秋潭水 。 镜成将献蓬莱宫 , 扬州长史手自封 。 人间臣妾不合照 , 背有九五飞天龙 。 ”推荐阅读
- 面条|东川面条是一个传奇——那是东川人的一种面子
- 饺子|朋友说你家的早餐一看就是穷苦人家的,我只能说,每家的饮食不同
- |葱蒜风味的香烤吐司条,外脆里嫩,鲜香又解馋,孩子爱吃的美食
- 蛋炒饭|明日冬至,推荐6种饺子馅,荤素都有,照着调馅包饺子,省事好吃
- 辣椒|同样是吃货,为何福建胖子少?看完福建人的一日三餐你就明白了
- 饺子|元旦假期到,精选“6款水饺”,好吃好做又实惠,吃完顺利一整年
- 豆芽|孩子不爱吃蔬菜,推荐8种好吃的冬菜做法,营养丰富,上桌就抢光
- 竹荪|丝瓜青翠的绿,配上莲子, 竹荪淡淡的白,颇有美感,怎么看都不厌
- 糯米粉|天冷试试这早餐,比煎饼健康,比包子香,5分钟搞定,又香又糯!
- 搞笑段子|戏骨李嘉明吃霸王餐被批!45元四个菜仍嫌贵,拒绝买单后飞奔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