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中国最能吃辣的4个省份,哪个最卷?( 二 )




自那之后 , 辣椒以贵州为圆心 , 向四周的省市扩散 。 现在人们印象里的几个食辣大省大量消耗辣椒的传统 , 也大概形成于那时 。 不过 , 很长一段时间内 , 辣椒只是在庶民、工人阶层间流动 , 并没有进入官员、商人这类生活充裕的圈层之中 。


四川作家李劼人在小说《大波》里就提到过四川的“盆盆肉” , 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夫妻肺片 , 他在小说里写:“吃在口里 , 又辣 , 又麻 , 又香 , 又有味” , 但是 , “体面人要吃这种平民化的美味 , 必两头一望 , 不见熟人 , 方敢下箸” 。


△川渝特色串串 , 无辣不成席 。




等到辛亥革命爆发 , 中国旧有的社会阶层被打破 , 辣椒才迅速地渗透到更广阔的人群当中 。 而其风行的原因 , 无外乎两个:


其一 , 是辣椒价格便宜 , 作为佐料 , 添加在菜品中 , 并不会增加成本 。 其二 , 是因为辣椒本身的“魔力” 。 食辣的人 , 对此应该都不陌生 。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 , 吃辣时 , 大脑会释放出令人愉悦的内啡肽 , 而这种酣畅的体验常常会让人上瘾——尽管我们都清楚 , 辣不是味觉 , 而是痛觉 , 可面对诱人的辣味食物 , 人们还是欲罢不能 。



食辣大省“卷”起来


辣椒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之后 , 很快便获得了众多拥趸 。 清末时 , 国内已经形成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四大食辣中心 。 徐珂的《清稗类钞》中 , 清晰地记录了这一点:“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 。 ”


与国内其他地域相比 , 生活在这几处区域的人 , 对辣椒的推崇简直达到了狂热的状态 , 而本地的那些特有物产 , 也在辣椒的加持下 , 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 但若是问及“何处更能吃辣?”的问题 , 食辣人士必定是各执一词 , 争个面红耳赤 。 为得到答案 , 我们不妨走入这些地区 , 亲自用味蕾感受一番 。


湖南|香与辣并驾齐驱 , “恰饭”才香


老湖南人常会说一句话 , 叫“耐得烦 , 霸得蛮” , 意思是一个人想成功 , 定要能吃苦 。 在他们眼里 , 这是三湘大地人民的共同气质 。 但在饮食上 , 湖南人却一改往日的精神内涵 。 吃香的、喝辣的 , 成了他们在餐桌上的主旋律 。


对湖南人而言 , 纯粹的辣味 , 多少显得有些单调 , 香与辣才是天生的一对 。 到访过湖南的人 , 如果留心观察会发现 , 在各家餐馆的菜单上 , “口味”是出现频次最多的两个字 。 而口味 , 恰恰反映着湖南老饕对于香与辣的追求 。


△来长沙 , 辣椒管够 。 / upsplash


这些香辣的菜品中 , 以宵夜界的“顶流”口味虾为代表 。 想做好一份口味虾并不容易 , 白天 , 本地的老馆子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熬制虾子汤 。 汤里的底味 , 便是辣椒油与花椒油所提供的 。 漫长的等待过后 , 猪骨、鸡骨的香气进入泛红的汤汁 , 香、辣两味在那一瞬 , 也就正式融汇到一起了 。


得承认的是 , 湖南本地所惯用的洞庭湖虾品质算不得上乘 , 壳硬、肉不多 。 可经过香辣的虾子汤这么一料理 , 虾却激发出了内里的那份鲜美 。 一盘口味虾“登临”餐桌 , 你需要做的 , 只是轻轻掰开虾头 , 嘬几口汤汁 , 最后再吮出虾尾 。 一个完满的夜晚 , 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


在香辣味道上的功夫同样被运用到了“嗦粉”之中 。 众所周知 , 湖南是吃米粉的大省 , 虽然长沙和常德在“米粉究竟该是圆的还是扁的”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 , 较真的他们说:“这事儿关系到城市尊严 。 ”可一提到粉的口味 , 两者很快会化干戈为玉帛 , 达成共识 。 因为 , 在盛装米粉的碗里 , 香味与辣味兼具 , 才是老湖南人永恒的“心头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