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云南阿昌族过手米线的前世今生,吃法手抓后包入馅心,绝无仅有

米线|云南阿昌族过手米线的前世今生,吃法手抓后包入馅心,绝无仅有

文章图片

米线|云南阿昌族过手米线的前世今生,吃法手抓后包入馅心,绝无仅有

文章图片

米线|云南阿昌族过手米线的前世今生,吃法手抓后包入馅心,绝无仅有

文章图片



阿昌族过桥米线
吃过蒙自的过桥米线 , 也吃过昆明的小锅米线 , 如果再去德宏尝尝阿昌族的过手米线 , 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 将米线摊于掌心 , 仿佛捧着一朵含羞的红玫瑰 , 再将精制的肉馅拌和其中 , 轻轻送入口中 , 顿时芳香四溢 , 回味无穷 。
01.阿昌族传统饮食印象阿昌族是云南特有、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 , 也是德宏五大世居少数民族之一 , 其源远流长的历史 , 书写着自己独特而悠久的文化 。
阿昌族日食三餐 , 喜食酸性食品 , 因长期与周边各民族进行交流和融合 , 饮食习俗既有自己的特色 , 又吸纳了其他民族的风格特点 , 吃法口味较为丰富 , 创造了极具特色的过手米线、凉拌芹菜糁、阿昌豆豉、阿昌串菜、酸笋煮鸡等美食 。

阿昌族食用过手米线
02.阿昌族过手米线的前世今生相传很久以前 , 户撒(地名 , 源自傣语 , “户”意为上或头 , “撒”意为构皮树 , 户撒即“构树林上方的寨子” , 是一个集美丽、神奇、富饶于一身的地方)村里有个男青年名叫阿芒 , 从小跟父亲打刀 , 因悟性高 , 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刀好手 。 有个女孩 , 名叫阿依 , 她心灵手巧 , 在家里跟母亲做米线 。 米线做好后 , 就母亲送到街上 , 支起汤锅做生意 。 那时 , 人们吃米线的方法与吃饵丝的方法差不多 , 不像现在会使用酸水 。

酸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 , 阿芒和阿依渐渐长大了 , 后来成了感情笃深的恋人 。 那时 , 统治户撒的土司 , 是个十分喜欢户撒刀的人 , 他知道阿芒打的刀十分精致 , 就派人把阿芒找来 , 让阿芒给他打九十九把刀 , 用来装备土司兵 。
然而 , 阿芒不愿自己打的刀用以装备土司兵 , 只希望帮助穷人上山打柴 , 下坝防身 。 结果 , 土司把阿芒关在铁匠铺里 , 强迫他为自己打刀 。 从此 , 阿芒失去自由 , 成天在火热的炉盘前挥锤打刀 , 打了一把又一把 , 口干舌燥 , 筋疲力尽 。
阿依看到这样的磨难 , 非常伤心 。 每逢街天 , 她就把米线偷偷从铁匠铺的窗口递给阿芒 。 阿依发现 , 照这样下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 她就想了个办法:把火烤的精肉剁碎放到米线上面 。 但米线与肉不能很好地黏在一起 , 她又把豆粉渗了进去 , 这样 , 米线与肉就融合了 。
她把酸水渗了进去 , 因为酸水能解渴 , 把芫荽、花生也渗进去 , 这样吃起来就有香味 , 加上适当的生辣椒 , 不但能开胃 , 还能提神 。

过手米线的酸水、佐料、豆粉
从此 , 阿依把米线与准备好的配料混合在一起 , 用芭蕉叶包好 , 加上一双筷子 , 偷偷从铁匠铺的小窗户递给阿芒 。 阿芒品着这特别的混合米线 , 肚子饱了 , 渴解了 , 力气也大了 。 日复一日 , 阿芒天天尝到阿依送来的米线 , 力气十足 , 没多久就完成了任务 。 随后 , 土司放了阿芒 。
阿芒自由后 , 还回味着那特别的米线 , 既美味又可口 。 恰好这天正逢户撒的阿露节 , 阿芒跑到阿依的米线铺 , 告诉阿依:“今天我要邀约朋友们一起来品尝酸水、豆粉米线 。 ”朋友来了 , 按着阿芒的指点 , 有人去买来了肉 , 用树枝串上 , 放在火里烤;有人去找来了酸水、豆粉 , 洗的洗 , 切的切 , 剁的剁 , 不一会各种配料就做好了 , 没聚到一起放到芭蕉叶上 , 人们围在一起 , 蹲的蹲 , 站的站 , 边喝酒边吃芭蕉叶上的拌好的米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