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舌尖上的清明之 吴语区——江南的青团,清明馃( 三 )



附:日本-草饼
在南朝时代 , 百济、日本与以吴越为中心的南朝都存在着较为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 。 随着三国间的移民、书籍等交流 , 南朝的风俗也被带到今天的韓國和日本 。 青团在日本被称作草饼(くさもち) 。 日本延历二十三年(803)年的《皇大神宫仪式帐》中有“三月例 , 三月节 , 新草饼作奉” , 草饼是被当做祭品的 。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嘉祥三年(850)五月壬午条:“此间 , 田野有草 , 俗名母子草(即清明草、鼠曲草) , 二月始生 , 茎叶白脆 , 每属三月三 , 妇女采之 , 捣以为糕 , 传为岁事 。 ”
下图为日本草饼 , 里面一般是豆沙馅 。

原料
很多朋友吃了这么多年的青团、清明馃 , 也许还没见过原料是什么样的 。

下面这是清明草 , 俗称绵菜、绵蓬 。 学名叫“鼠曲草” , 一年生草木 。

下面这个就是艾草了 。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 , 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

总结啦!总而言之!吴语君看下来 , 这么多主要就分成几种类型:

团子形状的(不管甜咸)、饼形状的、饺形状的!大体颜色都是青绿色 。 总体特点就是绿色的糯米外皮里面各种馅料 。
青团、青饼这类食品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时候最盛行 , 几乎是江浙人心中清明节的象征 。 那么 , 这些食品是如何出现的呢?
吴越地区 青团、青饼的由来
【来源可能一】:感谢WX关注者方秉蕑提供
《荆楚岁时记》:“是日(三月三日) , 取鼠曲菜汁作羹 , 以蜜和粉 , 谓之龙舌 , 以厌时气 。 ”清明饼的前身就是龙舌 , 原本并不是在清明节吃的 , 而是在上巳节(三月三) 。 在中唐以后 , 三月三上巳节逐渐退化 。 又因为其时间与寒食清明相对接近 , 便渐渐被盛起的寒食节清明节取代而走向衰亡 。 清明饼从上巳(三月三)转移到寒食清明 , 应该是从中唐以后开始的 。 也就是说 , 青团与清明节的关系 , 源于传统的寒食节、上巳日逐渐消亡 。
在明清 , 清明饼逐渐从节令食品变成了寻常美食 , 并广为流传 。
明·万历《新昌县志》:“取菁作糍献先人 , 并自食 。 ”
清·孔尚任《节序同风录》:“捣麦苗取汁 , 染褁饀蒸作团曰青麦团 , 又曰清明团 。
清·袁枚《随园食单》记载的“青糕、青团 。 捣靑草爲汁 , 和粉作糕团 。 色如碧玉 。 ”(方秉蕑提供资料)
【来源可能二】:清明节的这些各色各样的青色糯米点心据说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 晋文公为了纪念“割股奉君”、“功成身退”的介子推 , 就将冬至后第105天 , 清明前一二日定为“寒食节” 。 因为寒日节这天不准生火 , 可是人们又不能在这天饿肚皮 。 于是人们就在寒食节的前一天(清明节前二天)做好米馃 , 蒸熟后以备次日食用 。 以后不知何年把清明前一天吃寒食的习俗取消了 , 但清明节吃米馃的习俗却在吴语区沿袭至今 。
今天 , 吴越一带仍然流行清明饼的食俗 , 其甜美的味道 , 让千百年来的人们人为之迷恋;年年清明 , 春生秋藏 , 渺渺光阴 , 悠悠远远 , 吃清明饼也是人们与时间的一个约定;而作为祭品 , 碧绿的清明饼 , 完美地契合了山青水暖雨蒙蒙 , 情思幽幽的节日 , 承载了人们对祖先的悠远缅怀;回想起儿时外婆年年不辍地采摘野艾为我做清明饼 , 我大口咀嚼沁香的清明饼的情景 , 一股浓浓的暖流涌上心头 , 清明饼更是亲情的象征 , 承载着亲人间的温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