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瑞幸之后,再无瑞幸( 二 )


从不被市场看好 , 到如今逆风翻盘 , 瑞幸模式的成功 , 可以看作是在中国市场探索的一次胜利 。 这背后反映出一个朴素的道理:瑞幸更懂中国消费者!并且在渠道、产品力、数字化等多方面 , 瑞幸都做了很大的革新 。

从鲁莽扩张 , 到以质为本 。 对于餐饮类品牌来说 , 想要触达更多的人群 , 就得开更多的店 , 然而 , 盲目扩张却不一定带来利润 。
2020年“财务事件”之后 , 瑞幸就开始优化门店 , 对个别效益不好或客户覆盖重合的门店进行“关停并转” , 同时持续新开门店 。 2021年初 , 瑞幸开放联营业务 , 开始大量开设联营店 , 引入合伙人 , 以此来灵活应对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 。
一方面通过自营门店在一二三线城市不断加密布局 , 另一方面通过联营合伙人模式快速下沉到更广阔的低线市场 。 拆分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数据 , 在瑞幸新开的651家门店中 , 自营门店是主力军 。

来源:瑞幸三季报
值得关注的是 , 瑞幸的联营店并非传统加盟店 , 而是采用零加盟费、利润分成的模式 。 依靠瑞幸联营伙伴在当地的优势 , 再配以公司智能化的系统 , 从而能够快速占领下沉市场、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合作共赢 。
针对利润模型 , 瑞幸咖啡表示 , 商品收入扣掉成本后100%作为商品毛利返还给新零售运营合作伙伴 。 只有当毛利超过2万元后 , 返还比例开始递减 , 直至8万元以上 , 比例降低为60% 。
界面新闻在今年5月的报道中提及 , 在低线城市瑞幸可观的净利润率吸引了更多加盟商争相加盟 。 一名来自山东的瑞幸咖啡加盟者表示 , 他看中的一个铺位被好几家加盟者盯着 , 因为只要能通过瑞幸的加盟 , 基本不用担心赚不到钱 。
此前有报道称 , 由于申请加盟的人数众多 , 瑞幸加盟商的名额呈现“一票难求”的状态 。 在三季报电话会中 , 瑞幸咖啡郭谨一提到 , 12月将放开新一轮下沉市场联营合伙人名额 。
从喝过瑞幸的咖啡 , 到觉得瑞幸的咖啡好喝 。 消费者口碑的转变 , 是对瑞幸变革的一次认可 。
作为一个茶饮消费大国 , 大多数人接受不了的不是咖啡本身 , 而是咖啡带来的苦味 。 稍稍翻下各大咖啡单品销量排行榜就能看出 , 黑咖啡和冰美式 , 永远只能当“万年老二” 。
正是因为洞察到了这一点 , 瑞幸经过潜心研究 , 认为奶咖是一个大方向 , 于是确定了“大拿铁战略” 。 厚乳拿铁、生椰拿铁等爆款产品都属于这个体系 。
本土化风味的探索 , 扩大了瑞幸的国内受众群体 , 也扩容了行业的成长空间 。 今年4月6日晚 , 瑞幸官方微博宣告 , 生椰拿铁在诞生一周年之际实现了1亿杯的销量 。
除了爆品制造能力可圈可点外 , 瑞幸的产品上新速度也吊打众多品牌 。 据悉 , 瑞幸产品团队约为50-60人 , 新品研发小组为2-3组 , 每组5-6人 , 小组间采用“赛马”机制同时进行研发 。
年初至今 , 瑞幸已推出超过100个新SKU 。 在社交平台 , “上新了 , 瑞幸”成为消费者乐此不疲地讨论的话题 。
爆品背后 , 也是对公司供应链能力的一种挑战 。 生椰拿铁爆火时 , 我听到身边朋友最常见的抱怨就是:为啥永远抢不到?
为了保证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 , 向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高品质的咖啡 , 近年来 , 瑞幸一直在积极寻找供应商 , 并试图从上游锁住产能 。
瑞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生豆进口商之一 , 2021年共进口咖啡豆15808吨 。 去年 , 瑞幸第一个烘焙工厂投产使用 , 设计产能1.5万吨 。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2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上 , 瑞幸签署三年总量约4.5万吨巴西豆采购计划 。 如今 , 瑞幸的咖啡豆采购已经拓展至全球6大产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