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修剪应配合的技术措施

    茶树修剪是在茶园土、肥、水综合管理的基础上 , 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树龄、品种生长习性 , 对茶树树体营养物质的分配和运转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节 , 使养分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分配的一种措施 。 为使修剪达到预期效果 , 应与下列栽培措施相配合 。     1、修剪应与肥水管理密切配合
    修剪虽然是保证茶叶丰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 但不是唯一措施 , 它必须在提高肥、水管理及土壤管理基础上 , 才能充分发挥修剪的增产作用 。 众所周知 , 修剪对茶树生长来说 , 显然是一次创伤 , 每经一次修剪 , 被剪枝条耗损很多养分 , 剪后又要大量抽发新梢 , 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根部贮存的营养物质 。 为了使根系不断供应地上部再生生长 , 并保证根系自身生长 , 就需要足够的肥、水供应 , 这对加强土壤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 剪前要深施较多的有机肥料和磷肥 , 剪后待新梢萌发时 , 及时追施催芽肥 , 只有这样 , 才能促使新梢健壮 , 尽快转入旺盛生长 , 充分发挥修剪的应有效果 。 尤其是重修剪和台刈茶园 , 经茶树多年生长 , 土壤多已老化 , 表土冲刷和土壤中盐期的流失 , 使肥力降低 , 土层变薄 。 经过更新后 , 茶树主要依靠根颈部及根部贮存的养分来维持和恢复它的生机 , 重新萌发新的枝叶 , 形成新的树冠 , 要求有更多的养分供应 。 所以土壤的营养状况 , 在某种程度上说 , 是决定衰老茶树更新后能否迅速恢复树势和达到高产的重要环节 , 在缺肥少管的情况下进行修剪 , 就不能达到改树复壮的目的 。 否则只能消耗茶树更多的养分 , 茶树很快衰败 , 达不到应有效果 。 尤其在长期不施磷肥外肥的老茶园 , 由于磷钾含量不足 , 茶树代谢机能减弱 , 反使枝梢容易发生枯死现象 。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得出无肥不改树的经验 。
    2、修剪应与采、留相结合 。
    幼龄茶树树冠养成过程中骨干枝和骨架层的培养主要靠三次定型修剪 。 广阔的采摘面和茂密的生产枝则业自合理的采摘和轻修剪技术 。 定型修剪茶树 , 在采摘技术上要应用分批留叶采摘法 , 要多留少采 , 做到以养为主 , 采摘为辅 , 实行打头轻采 。 生产实践告诉我们 , 在茶树幼年期的采摘管理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只顾眼前利益 , 不考虑茶树长势和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 , 急于求成 , 实行不适当的早采、强采 , 造成树势早衰、产量始终上不去 , 茶树象小老头 , 难以封行 。 这类茶树即使进入壮龄期 , 单产仍然很低 。 另一种是该采有不去采 , 实行封园养蓬 , 结果也达不到目的 。 群众说这种茶树是风吹树摇晃 , 枝条稀朗朗 , 采摘面上生产枝不茂密 , 要实现高产也是困难 。 这两种倾向在幼龄茶园管理技术上要力求避免 。
    对于深修的成龄茶树 , 要视修剪程度注意留养 。 由于深修剪 , 相对降低叶面积 , 减少光合同化面 , 为尽快恢复树势 , 大修剪面以下抽发的生产枝 , 一般都比较稀疏 , 需通过留养 , 增加生长枝粗度 , 并在此基础上萌发出次级生长枝 , 重新培养采摘同 。 一般深修剪茶树需经一季到两季留养 , 再进行打头轻采 , 逐步投产 。 若剪后不注意留养 , 甚至强采 , 很容易引起树势早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