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肉|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读|饮食篇(下):河北味道

【阅读提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貌种类齐全的河北大地,孕育了山珍海味、各式鲜蔬及多种主粮。
这些基础原料,在河北人的料理下,培育了朴素而平实的冀菜性格。形成了汇聚山珍野味的宫廷菜系,独具特色的冀东沿海菜系,以及广阔华北平原上的冀中南菜系和直隶官府菜系。
同时,河北还有种类繁多的特色面点、小吃:遍布全省的大饼、面条,家家户户必吃的馒头、饺子;唐山的饹馇、邯郸的豆沫、张家口的莜面以及那一碗热乎乎的大锅菜。
·面食传奇

驴肉|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读|饮食篇(下):河北味道
文章插图

保定驴肉火烧。河北日报采访人员白云摄
>>花样繁多的饼
揉、擀、抻、卷,再擀,再抻,一块面团在保定徐水火烧师傅手上抓捏几下,就变成了一张服帖的圆饼。几乎同样的制作工艺,在沧州河间火烧师傅的手上,又会被揉搓成一张长方饼。
但不管是长的还是圆的,这块面饼经过烙、烤之后,肉眼可见地在炉膛内起酥膨胀,铲出来丢在案板上会掉渣。划开火烧,把剁碎的驴肉塞满,再配点辣椒碎提味,一口下去,面饼酥脆满口香,饼里的肉质紧实,这就是保定和沧州河间都盛产的河北特色驴肉火烧。
被年轻人简称为“驴火”的驴肉火烧,是当下河北最有代表性、在全国最有知名度的地方美食之一。
“一个漂亮的河间火烧要达到薄如纸、色如金、酥如雪、形如书,就拿层数来说,最多的可达到20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间驴肉火烧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春秋介绍,火烧看起来表皮带油,实际上这层油从来没有刷在表面,“油要抹在擀好的面饼上,擀到3米左右长,一层层卷起来,把油卷进其中,再经烤制渗透出来。”李春秋说,这种吃法在当地可能有几百年的历史,传说是军屯移民最早在芦苇地里,用芦苇烧火、军锅烙制。
这种传说和徐水漕河驴肉火烧的来源惊人相似。
漕河驴肉加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敏英介绍,据考证,徐水的火烧制作,也是来自山陕一带的屯垦移民,在以面食为主的中原,迅速被接纳为当地主食之一。
那么在火烧中夹驴肉这种吃法,又是怎么兴起的呢?
《徐水县新志》记载,宋朝时,漕河运输粮食,其附近有盐帮和漕帮分别承运盐和粮,漕帮打败盐帮后就宰杀盐帮用于运输的驴食用,自此在当地兴起了吃驴肉的习惯。
驴肉加工前,先用大火煮一小时,出锅后晾凉再压一夜的锅。“长时间焖煮,驴肉酥烂入味不说,一斤驴肉也只剩半斤多的量。”刘敏英介绍。有趣的是,漕河驴肉火烧往火烧里夹的是热肉,而河间驴肉夹的是凉肉。
不管是冷是热,两种驴肉火烧都解决了同样的问题——烧饼夹肉,瓷实解馋,非常扛饿。同时,不夹汤带水便于携带,相当于民间快餐。
夹肉的火烧,只是河北众多饼中的一种。河北人研究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在《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收录的全国680种风味小吃中,面饼类81个,河北占8个,全国第一。入选的19个烧饼品牌,河北占7种。
河北的烧饼家族包括石家庄缸炉烧饼、衡水鞋底烧饼、唐山棋子烧饼、保定张嘴烧饼、临漳顶盖烧饼、赵县石塔烧饼、安国马蹄烧饼等近300种。

驴肉|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读|饮食篇(下):河北味道
文章插图

黄骅吊炉烧饼。张延华摄
在美食家眼中,饼和饼也大有不同,不带芝麻的饼被称为火烧,带芝麻的则被称为烧饼。
2021年12月1日,沧州黄骅市。
凌晨4时,58岁的张振海起床准备开工。他抓了一把锯末塞到炉具内引着,让小火慢慢舐舔着上方的炉顶,然后慢条斯理开始准备面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