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茶事散文

现代茶事散文极其繁荣 , 其数量是以往历代茶文总和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 鲁迅、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苏雪林、季羡林、钟敬文、冰心、秦牧、邵燕祥、汪曾祺、邓友梅、忆明珠、董桥、李国文、贾平凹、叶文玲均有优秀茶文 , 个人出版茶事散文专集的 , 有林清玄的《莲花香片》、王旭烽的《瑞草之国》、王琼的《白云流霞》等 , 茶事散文选集则有袁鹰选编的《清风集》 , 郑云云选编的《茶情雅致》等 。
在现代散文中 , 周作人的《喝茶》是别具一格的美文 , 具有浓重的艺术个性: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北平中学讲“吃茶” , ——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 , ——我没工夫去听 , 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 , 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 , 英文译作“Teaism” , 而且一定说得很好 。 茶道的意思 , 用平凡的话来说 , 可以称作“忙里偷闲 , 苦中作乐” , 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 , 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 在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 关于这一件事 , 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 , 不必再来多嘴 , 我现在所想说的 , 只是我个人平常的喝茶罢了 。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 , 红茶已没有什么意味 , 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George? Gissing)的《草堂随笔》确是很有趣味的书 , 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 , 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乐事 , 支那饮茶以历千百年 , 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 , 则我殊不以为然 。 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 , 但这只是当饭 , 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 , 却是在喝清茶 , 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 , 意未必在止渴 , 自然更不在果腹了 。 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 , 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 , 冈仓觉三在《茶之书》(1919)里很巧妙的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 , 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 。 中国人上茶馆去 , 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 , 好像是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 , 颇合于我喝茶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功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 , 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 , 失了本意 , 其结果成了饭馆子之流 , 只在乡村还保存一点古风 , 唯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 , 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 , 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
【现代茶事散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 , 清泉绿茶 , 用素雅的陶瓷茶具 , 同二三人同饮 , 得半日之闲 , 可抵上十年尘梦 。 喝茶之后 , 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 , 无论为名为利 , 都无不可 , 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 ……
当代散文中 , 林清玄的《茶味》令人回味:
我时常一个人坐着喝茶 , 同一泡茶 , 在第一泡时苦涩 , 第二泡甘香 , 第三泡浓沉 , 第四泡清冽 , 第五泡清淡 , 再好的茶 , 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 。
这泡茶的过程令我想起人生 , 青涩的年少 , 香醇的青春 , 沉重的中年 , 回香的壮年 , 以及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
我也时常与人对饮 , 最好的对饮是什么话都不说 , 只是轻轻地品茶;次好的是三言两语 , 再次好的是五言八句 , 说着生活的近事;末好的是九嘴十舌 , 言不及义;最坏的是乱说一通 , 道别人是非 。
与人对饮时常令我想起 , 生命的境界确是超越言句的 , 在有情的心灵中不需要说话 , 也可以互相印证 。 喝茶中有水深波静、流水喧喧、花红柳绿、众鸟喧哗、车水马龙种种境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