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四要"之一——茶( 三 )


大凡在那个时代 , 茶如寒士 , 要有出头之日 , 就得争取成为贡茶 , 就如寒士谋功名“入仕”一般 。 一旦皇帝垂青 , 便点了“茶状元” 。 否则 , 茶品再好 , 终无识者 , 难免受委屈;寒士学问再高 , 若科考不顺就不能入仕 , 结局便是老死枥下 。 所以说 , 茶中有道!
此类例子尚多 , 不一一列举 。 中国茶道以1000余年的封建文化为背景 , 自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 。 中国旧时代的国情是“皇帝说了算” , 连茶也难超脱 。 而在美国 , 总统的名字不一定比一个恶棍的名字值钱 , 如闻名美国的盗匪杰西·詹姆斯的签名比华盛顿的签名价格高 , 暗杀肯尼迪总统的凶手签名的价格售价高出被害人签名价格两倍 , 杀害第二任总统麦金莱的凶手的签名 , 比被害人签名的售价高出50倍 。 起支配作用的不是道德和权威 , 而是市场规律 。 坏蛋签名少 , 价便高;总统签名多 , 易于得到 , 价便低廉 。 为了宣传商品 , 他们也拉总统、名人作广告 , 但商品的质量最终还要由专家和广大消费者认可 。 仅此一端 , 也可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
名茶的确认一靠皇帝 , 第二便靠神仙 。 皇帝至尊至贵 , 他上管天庭诸神 , 下管黎民百姓 , 在外国厉害得不得了的神仙在中国屈居第二 。 许多名茶若与皇上无缘 , 便要与神仙搭上关系 。 如四川古老的蒙顶茶 , 传说是山顶甘露寺的普慧禅师(俗名吴理真)亲手种植 , 茶树“有云雾复其上 , 若有神物护之者” 。 茶树植于中顶上清峰 , 只有7颗 , 大概取北斗星座之数 。 春天采摘时 , 由县令择吉日 , 沐浴斋素 , 着朝服 , 率僚属 , 设案焚香 , 跪拜再三 。 然后选派12位僧人入园 , 每芽取1叶 , 共采365叶 , 再交僧人焙制 , 入瓶封装 , 入贡京都 。 这12位僧人暗示12月 , 365叶暗示一年365天 , 取岁岁平安之意 。 如此神秘兮兮 , 蒙顶茶便被传说渲染成“仙茶” 。 仙茶令人长生不老 , 焉能不名?
蒙顶茶以“仙”闻名 , 产于皖西的“六安瓜片”以“神”闻名 。 神奇在两件事上:一是茶农胡林在茶馆泡此茶 , 碗中竟腾起朵朵云雾 , 竟如金色莲花 , 异香袭人 , 皆叫“好茶!好茶!”胡林回山再寻采茶处 , 竟如误入桃花园的武陵渔人 , 重访美妙处不可复得;二是中唐着名宰相李德裕作了个试验 , 烹此茶浇到肉食上 , 放入银盒之中 。 次日开盒验试 , 肉已化为水 。 此茶尅化肉食的效能胜过三酸合成的王水 , 你说神奇不神奇?两件事皆有时间、有地点、有见证人 , 你是信或不信?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叫“士” , 中国的士学问限于文史哲 , 不晓数理化 。 士对此谜解不开 , 广大农人更是昏昏然 , 似乎也无人去深究 , 于是“舆论定势”:六安瓜片是神茶 , 神茶焉能不名?若是近代 , 那就要对茶作理化分析 , 算出含有多少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 , 算出含有多少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
与神、与佛相关的名茶传说很多 , 如铁观音、普洱茶、大红袍、洞宾茶、桂平西山茶、惠明茶等 , 其传说之多足够编一本厚厚的书 。
当然 , 名茶的产生不可忘记文人的功劳 。 茶事源于四川 , 早在西晋时代 , 诗人张载在成都写了第一首茶诗《登成都楼》 , “芳茶冠六清 , 滋味播九区”便是诗中佳句 。 《周礼·天官·膳夫》中“六清”指水、浆、醴、醇、医、酏(yí)等六种饮料 。 早在1600年前茶就已列为饮料之首 , “播九区”则说明
【茶艺"四要"之一——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