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如何进入欣赏紫砂壶之门

如何评价、鉴定一件紫砂壶的优劣 , 古今中外许多收藏家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 。 作为文字付诸于纸面 , 前人虽有片言只语 , 但系统理论却不多见 。 因为各家自有各家言 , 标准也就不仅相相同 。 但能达成共识的 , 不外乎两个标准:一是艺术标准 , 二是功用标准 。
如何进入欣赏紫砂壶之门
欣赏紫砂壶必须从爱壶、玩壶入门 , 在使用、玩赏中 , 了解什么是正宗紫砂 , 紫砂泥原料的性能 , 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吸水率、透性性、紫砂壶泡茶、注茗的功能 , 壶的构造、艺术风格 , 名人、名作、历史沿革、流派等等 , 并逐步确立自己的收藏风格 。 欣赏紫砂壶 , 亦浅亦深亦玄亦神 , 关键在于如何进入赏壶之门 。
宜兴紫砂壶历来分四个档次:实用品(大陆产品)、工艺品(细货)、特艺品(名人的作品)及艺术品(富于艺术生命之作) 。 实用品的特点是每个历史时期投入的制作人员最多 , 制作技艺差 , 日产量高 , 品种单一 , 这项产品历来不入赏壶之列(历史上也有专做大陆产品而独具功力的高手 , 应属例外) 。 工艺品出于良工巧手 , 其作品一般来说制工精良 , 但出于历史或文化因素 , 艺术素质 , 他们的作品大多为模仿传统造型 , 或创作一些符合初步紫砂爱好者喜爱的造型 。 再上一个层次就是名人产品 , 称之为特艺品 。 名人当然是在同行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 名人少 , 作品亦少 , 它总是赏壶 , 藏壶者渴求的对象 。 艺术品 , 粗略说 , 并非就制作技术精湛、功能独具、材质贵重等而言 , 而是根据作者的文化艺术素养的高下 , 在紫砂这个传统工艺中注入艺术生命的多少来判定的 。
不富收藏就无赏壶可言 。 收藏应该各有所好 , 不必强求多种多、全、精、专 , 在收藏中可以学会欣赏 , 在欣赏中学会收藏 。
鉴赏紫砂壶的基本知识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 , 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 , 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的功能 。 所谓形象结构 , 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 , 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 。 精湛的技艺 , 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 。 优良的实用功能 , 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 , 壶扳的便于执握 , 壶的周圆合缝 , 壶嘴的出水流畅 。 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的审美 , 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 形 , 即形式的美 , 是指作品的外轮廓 , 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 , 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 , 即气质 , 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 , 即形态 , 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姿态 。 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 , 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 。 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 。 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 , 斤斤计较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 , 嘴的宜曲宜直 , 盖的宜盎宜平 , 身段的或高或矮 , 侧重于从沏茶茗饮的方面为出发点 , 那就只知理而无趣 。 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 。 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 , 壶嘴是曲是直 , 盖子是盎是平 , 形制是高是矮 , 都在乎有趣 , 趣才能产生情感 , 怡养心灵 , 百玩不厌 。 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 , 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始加以评点 。 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 , 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 。 当然 , 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 , 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 , 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身心 , 引起和谐的兴致 。 因此 , 也就是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 , 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 , 壶嘴的出水流畅 , 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 。 这些都是必须作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