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痛患者用药误区与事实

目录:
【晚期癌痛患者用药误区与事实】第一章:晚期癌痛的治疗误区与事实
第二章:常吃番茄能抗癌 生番茄有毒
第三章:常服阿司匹林可降低患癌风险
晚期癌痛是很多癌症患者都难以忍受的,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不知道该选择何种方法来解决痛苦 。那么这个时候到底如何才能让患者更轻松一点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晚期癌痛的治疗误区与事实
据统计,我国每天约有上百万人遭受癌痛折磨,其中30%-45%为中度和重度疼痛 。癌痛不但限制了患者的活动,减少其食欲 。而且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特别是强烈的持续性疼痛会使一些患者“生不如死”,实际上疼痛也是许多癌症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这种病往往让病人无法入睡 。人类可忍受饥饿 。但却不能忍受不睡觉,长时间的折磨会导致癌症患者“痛”死 。
误区一:宁可忍受疼痛而不愿用吗啡,害怕“上瘾” 。一段时间的非医疗性用药称为药物滥用,滥用后可形成耐受性和依赖性 。
事实:恶性肿瘤患者是为了治疗疼痛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属于药物滥用后的成瘾 。只要用药合理,一般像吗啡等阿片类药物耐受的速度可降至最低 。
误区二:使用吗啡毒副作用大 。
事实:吗啡针剂只能皮下注射,不可静脉或肌肉注射,因为后两种方法可形成对吗啡的快速耐受,很快出现耐药性 。吗啡的剂型不同,用药后起效的时间就不同 。针剂最快,一般10-30分钟起效 。即释型吗啡半小时内起效,而缓释型吗啡则需几小时才可起效 。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设计用药时间和方式 。需要提醒的是,吗啡使用可引起便秘现象,必要时可同时使用泻药 。
误区三:杜冷丁用于癌痛效果好,故国内现在还有基层医生习惯用杜冷丁为癌痛患者止痛 。
事实:近些年,疼痛研究协会资料表明,哌替啶在恶性肿瘤止痛中没有作用,正确的做法是用吗啡止痛 。其主要理由有,它在人体内产生一种名为去甲哌替啶的毒性代谢物,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明显兴奋作用,且在体内代谢缓慢,半衰期长,经常应用会产生药物蓄积 。当这种蓄积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分别产生震颤、癫痫样惊厥发作等严重神经毒性症状;另一方面,注射哌替啶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迅速上升,容易引起“飘飘然”的感觉,这是该药易发生危害的主要原因 。
最近二十年,许多国家已将哌替啶从治疗癌症疼痛药物中淘汰出局 。国内有关专家指出,哌替啶不宜长期应用于慢性癌痛的治疗 。
对于各种肿瘤(特别是中晚期癌症)的癌痛,首选止痛药物是吗啡,这是因为吗啡止痛作用强于哌替啶10倍以上 。且毒副作用比哌替啶少一半 。所以,应打破以往将吗啡“到最后再用”的陈旧观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