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蓑蛾

    分布区域:我国各产茶省(区)均有分布 。

    形态特征:成虫:雌虫无翅 , 蛆状 , 淡黄色 , 体长25毫米左右 , 雄虫体长15—17毫米 , 翅展26—33毫米 , 前翅近外缘有4—5个透明斑 。 卵:椭圆形 , 浅黄色 。 幼虫:黄褐色 , 成长后体长约35毫米 , 胸部硬皮板黄褐色 , 上有褐色纵带 , 其

    中背面2条纵带宽而明显 。 护囊大型 , 长达40—60毫米 , 丝质较疏松 , 囊夕卜缀有叶片和少量枝梗 , 枝梗零散排列 。

    为害作物:食性杂 , 寄主除茶树外 , 还有梨、柑桔飞枇杷飞葡萄、法国梧桐、枫树、枫杨等多种果木 。

    为害症状:幼虫咬食叶片 , 为害状与茶蓑蛾相似 。

    发病特点:一年发生l代 , 以老熟幼虫在茶丛上护囊内越冬 。 第二年早春开始活动为害 ,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化蛹 , 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 , 羽化时间在半夜前后 , 雄蛾羽化飞出后 , 蛹壳部分露于护囊排泄孔外 。 5月中旬雌虫开始产卵 , 卵产于护囊中蛹壳里 , 平均产卵量约2600粒 。 6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 , 孵化率可达90%以上 。 初孵幼虫先在护囊内取食卵壳 , 后从护囊排泄孔爬出 , 吐丝悬挂随风飘散 , 并结囊取食 。 幼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 , 留上表皮呈黄褐色半透明斑膜 , 3龄后咬食叶片呈孔洞 。 幼虫老熟后即在囊内将虫体头尾调转后化蛹 。 幼虫化蛹和越冬前均吐丝封闭囊口 , 并以丝紧附于枝叶上 。 各虫态发育历期2在安徽合肥卵期17—22天 , 幼虫期 210—240天 , 雄蛹期24—33天 , 雌蛹期13—26天 , 雄成虫寿命2—3天 , 雌成虫寿命12—19天 。

    防治方法:(1)人工摘除护囊 。 (2)在幼龄幼虫期 , 选用90%敌百虫每亩2—3两(合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每亩1.5—2.5两(合1000一1500倍液) , 或50%杀螟松、50%二溴磷每亩2—2.5两 (合1000倍液);或10%除虫精、2.5%溴氰菊酯飞20%杀灭菊酯每亩 0.25—0.4两(合6000—8000倍液)进行防治 。 喷药时必须将虫囊喷湿 , 以充分发挥药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