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耙柑|入门级中医妈妈们的厨房必备之品~

耙耙柑|入门级中医妈妈们的厨房必备之品~

文章图片

耙耙柑|入门级中医妈妈们的厨房必备之品~

昨天我去超市买菜的时候看到一张豉汁排骨的图片 , 当时也不知道是被它诱人的颜色所吸引 , 还是脑海中潜藏的记忆在激发着食欲 , 就那样傻傻地站在原地盯着图片咽了两下口水 。
是啊 , “豉者 ,嗜也” , 也许我们的本能就是嗜食美食吧 , 在这酷暑难耐的季节里 , 能有一口嗜食之物 , 应该也是一件幸福之事 。
既然如此 , 那么我们今天不妨就来推荐一款厨房中不可或缺的食养佳品——淡豆豉 。


为什么说淡豆豉应该是厨房中的常备之物呢?那理由可太多了 , 如果您认同葱白、生姜可以祛风散寒 , 焦山楂、炒麦芽可以消食化积 , 黄豆、黑豆可以生津退热 。
那淡豆豉就是集它们三类食材的优点于一身的药食同源之物 , 如此“出类拔萃”的淡豆豉 , 您还有理由拒绝认识它吗?
淡豆豉

《释名·释饮食》 载:“豉 ,嗜也 , 五味调和须之而成 , 乃可甘嗜 ,  故齐人谓豉 ,声同嗜也” ,解释了 “豉” 名的由来。
古代的“豉”就是用豆(黄豆、黑豆)经过蒸煮发酵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食品 , 分为咸、淡两种 。 随着时间的推延 , 人们对于豆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 这“咸、淡”两种豆豉也有了截然不同的归属 , 咸豆豉“嫁入”了厨房 , 而淡豆豉则“自立门户” , 闯入了中医之家 。 医圣张仲景的诸多药方之中才会有应用 “豉” 治疗疾病的论述 , 比如栀子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枳实栀子豉汤、 瓜蒂散等等 。
当然 , 自宋代以后 , 入药的淡豆豉 , 一律取小而紧实之黑豆 , 黄豆就被排除在外了 。 《本草纲目》言:“黑豆性平 , 作豉则温 。 既经蒸罯 , 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 , 得盐则能吐 , 得酒则治风 , 得薤则治痢 , 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 。 您是不是也没意识到 , 原来黑豆做成了淡豆豉 , 功效居然这么多 。

淡豆豉 , 味苦性凉 , 归肺、胃二经 。 具有解表 , 除烦 , 宣发郁热之效 。 故而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因其气味轻薄 , 善于透发郁热 , 也常用于治疗女子心中烦闷 , 睡眠不安之症;又因其宣中有降 , 入胃经 , 具有和胃降逆之效 , 故而可用于治疗食不下咽、反胃、呕吐之症 。
而且 , 淡豆豉又是谷物炮制而成 , 药性平和 , 绝对是入门级中医妈妈们的厨房必备之品 。
【耙耙柑|入门级中医妈妈们的厨房必备之品~】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说说 , 怎样才能发挥出淡豆豉原有的本领吧?
1、外感表证
有一句老话儿说的好:“含在嘴里怕化了 , 捧在手心怕碎了” , 这不就是所有妈妈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吗 。 很多人说 , 当今的妈妈们热别“焦虑”“神经敏感” 。 其实 , 要我说 , 这样的“不安” , 古往今来都一样 。
开空调 , 怕把孩子吹着了;不开空调 , 又怕把孩子热着了 。 最后 , 孩子睡着了 , 您却焦虑地睁着眼睛看了大半宿的手机 。
如果我是你 , 我纠结的一定不是到底开不开空调 , 而是如何应对因受寒引起的外感问题和受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 , 只是她们对于温度的反应更为敏感 , 而我需要做的仅仅是细心地感受一下孩子所处房间的温度 , 只需以我自己体感上觉得舒服且没有强风直吹就可以 , 真正能够让妈妈焦虑的应当是疾病而非空调 。 而且就算万一孩子真的出现了外感症状 , 我们也不要焦虑 , 哪个孩子还能没有个打喷嚏、流鼻涕的时候呢 , 我们要做到心中有乾坤 , 从容应对才更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