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原文、作者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宋代:张元干,所属类型:婉约,山水,闲适,写景
山绕平湖波撼城 。湖光倒影浸山青 。水晶楼下欲三更 。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萧萧散发到天明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波涛很大,有摇动城墙之势 。湖水的波光里倒映着山峦的影子,浸染着山的青翠 。就要到三更时分,湖光荡漾,照到楼上犹如水晶一般清莹 。
天上的流云遮住了月亮,柳树如同笼罩在雾中一样发暗 。带着露珠的荷叶翻动时,水光闪烁,如同飞流的萤火一样 。散开着花白稀松的头发,静静地待到天明 。
注释
浣(huàn)溪沙:词牌名,曾为唐代教坊曲名 。
平湖:湖名,位于嘉兴东南 。
波撼(hàn)城:波涛汹涌,撼动城郭 。化用孟浩然《临洞庭》:“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诗意 。
浸(jìn):浸染 。
水晶楼:楼名,在浙江吴兴 。一说指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 。
欲:将要 。
三更(gēng):半夜,午夜 。
雾柳:指柳树如同雾罩着一样阴暗 。
度(dù):指遮挡 。
露荷:带着露珠的荷叶 。
水流萤(yíng):风摆荷叶,叶上水珠闪亮得就像萤火虫一样 。
萧萧(xiāo xiāo):指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
散(sǎn)发:散开的头发 。
赏析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两句词人运用了两个色彩迥异的动词“撼”、“浸”,前者修饰出一双巨臂摇荡着水中的孤城的画面,施展力与暴;后者刻画了少女的柔指轻抚着情人,展现了情与爱的绵柔 。两个字描写了湖水的刚与柔,对比鲜明地描写了自然美景的神秘 。“水晶”二字体现其玲珑剔透,“欲三更”表明了时间,暗示了词人在此游玩至深夜,衬托景色之美 。“露荷翻处水流萤”,“流萤”二字作喻形象表现出荷叶沾染了露水后的清莹明丽 。“雾柳”句通过“暗”、“度”二字写尽了柳的朦胧、月的舒缓;“露荷”句则凭借“翻”、“流”二字传达了露荷的圆润、萤的飘忽,“萧萧”带有自嘲的意思,也体现了词人的自由潇洒,“散发”体现了词人的不羁 。
上片一开始,词人以雄浑的气势推出了一个荡人心魄的画面:平湖环绕,波涛震天,孤城独立 。孟浩然《临洞庭》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词人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和孟诗有暗合之处,但只是客观物象和由此引起的苍茫阔大的意绪在形式上的自然重叠,而不是主观上的刻意模仿 。下句意境突变,“湖光倒影浸山青 。”词人展现了一个平静而恬淡的画面:湖光潋滟,山色青葱,荡漾着沉醉的氤氲 。这恰恰和以上波涛震天的慑人气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画面的转换不但体现了动中有静、刚中有柔的自然景观上的复杂的情趣,而且在情绪上带来了大起大落 。末句“水晶楼下欲三更”是对以上画面意境上的补充,它为词人所咏叹的景物笼罩上了一层朦胧的神秘的氛围 。“三更”点明时在深夜,从而为下阕对夜景的具体描绘作了过渡性的铺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