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豆包|乡土散文:蒸粘豆包

粘豆包|乡土散文:蒸粘豆包

文章图片

粘豆包|乡土散文:蒸粘豆包



蒸粘豆包 , 蒸年糕 , 是过年的一大象征 。

吃过腊八粥后 , 紧接着就可以吃到美味的豆包和年糕了 。 那时候 , 这东西是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到的 。 年底勤劳的母亲又开始泡大黄米 , 准备蒸几锅粘豆包和年糕 , 因为家里人口多 , 我记得最多时蒸了十几锅呢!
母亲按7比3的比例将大黄米和小米混在一起浸泡一夜 , 捞出沥水 , 在拿到石碾子上碾成面 , 按照每一锅需要的分量平均分成几份 , 开始和面发酵 。
和豆包面绝对是一个技术活、力气活 , 奶奶和姐姐们谁也做不来 。 每次都是母亲亲力亲为 , 我就在一旁高兴地看着 。 母亲扎着围裙 , 撸起衣袖 , 取来一个三号大盆放在炕上 , 她双膝跪在盆前把面倒进去 , 我从锅里舀来一瓢不烫手的温水 , 我倒水 , 母亲用手一边抓一边搅拌 。
“好了 , 不用倒水了!”母亲冲我点点头 , 觉得水量够了 , 便开始用拳头捶面 。 母亲说豆包面要用拳头捶着和 , 而不是抓 。 面和到时候 , 它筋道、有韧性 , 包出的豆包才更好吃 。 只见她用力地左捶一下、右捶一下 , 盆底的面翻上来 , 捶下去、翻上来再捶下去 , 如此反复多次 , 大约半个多小时过去了 , 一大盆面才和好 。 光溜溜、锃亮亮的一个大面团 , 真想上手去摸摸、闻一闻 , 而这时母亲的额头上已沁出了汗珠……母亲把面盆往炕头上一推 , 盖上帘子 , 又盖上一层大被子 , 进行发酵 。

做好豆包面 , 烀豆馅也是关键 。 红小豆浸泡后 , 放在锅中加水煮烂 。 水少了 , 豆粒发硬 , 口感不舒适 。 水多了 , 豆馅不好被面皮包住 , 容易出现破洞 。 这方面母亲就拿捏得恰到好处 。 揭开锅 , 豆子的香味儿扑鼻而来 , 上面不见水 , 却不显干燥 , 这样是最好的 , 母亲用勺子将豆子捣碎 , 在撒上少许的白糖 , 盛在盆中备用 。

面发酵好了 , 盖帘都被撑得鼓起来了 。 “这面发到时候了 。 ”母亲看了看 , 捶了几下 , 拿起来闻了闻 , “可以包了!”
太好了!面我和不了 , 豆也煮不了 , 包几个豆包还是会的 。 于是 , 父亲生火 , 放上笼屉 , 我和奶奶、母亲一起动起手包起来 。 父亲只是笑 , 母亲则显得无可奈何的样子 。 在他们眼里 , 我们就是玩、是胡闹 , 事实证明 , 看似简单的包豆包 , 因为我太小 , 还是做不来的 , 勉强包了几个放在锅里 , 弄得手心手背都沾满了面 , 只好作罢……
父亲加大了火力 , 不一会儿锅边就冒出了白白的水汽 。 屋里渐渐地烟雾缭绕 , 我觉得就像进入仙境一般 , 一边闭着眼睛转着玩儿 , 一边问母亲豆包到底熟没熟呀?母亲一边擦拭锅灶一边说 , 等我闻到香味儿时 , 豆包就熟了……

果然 , 闻着豆包的香气后 , 母亲“呼”的一下揭开了锅 , 豆包终于熟了!一个个黄橙橙、亮晶晶、圆鼓鼓的 , 而我包的那几个则趴在了一起 , 没有了形状 。 豆包吃到嘴里 , 果然像母亲说的那样软糯中带着劲道、面香中带着微甜的豆香……盼了一年的豆包 , 终于吃到了嘴!

豆包一个个捡到大帘子上 , 放在外面冻上一夜 , 然后放进下屋的大缸里 , 留着过完年时正月里热着吃 , 又是别有一番味道……
审阅:张成磊
简评:文章内容连贯、结构完整 , 有详有略、言之有序 。 读完 , 蒸粘豆包的过程跃然眼前 。 仿佛闻到了豆包的香气 , 见到了母亲勤劳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 情随景生 , 情景交融 , 呈现给读者一幅阖家欢乐的生动画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