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奶奶的手擀面

|乡土散文:奶奶的手擀面

文章图片

|乡土散文:奶奶的手擀面

【|乡土散文:奶奶的手擀面】


走南闯北 , 我吃过很多种面条 , 各种卤味的面条常常让我一饱口福 。 每次自己做面条总会想起奶奶的手擀面 。

小时候家里穷 , 每每有亲戚来家 , 吃一碗奶奶做的手擀面就已经是上等的佳肴了 。 在我的记忆里 , 奶奶只有一只眼睛 , 听妈妈说是奶奶小的时候干活扎伤的 , 那个年代无钱医治就成了当年的模样 。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长得模样周正 , 胖胖的身材 , 白皙的皮肤 , 直到八十多岁却没有一根白发 , 村里人都叫她“胖胖” 。奶奶是村里有名的巧手 , 会做各种吃的 , 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 , 每个食物经过奶奶的巧手总会变化成一顿美食 。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河北农村做饭都是烧柴的大锅 , 锅的下面是用土砖垒成的土灶 , 旁边有个风箱 , 手一拉 , 风箱的风把灶中的柴火点燃 , 做饭 , 炒菜都在这样一个锅里 。 从我有记忆开始 , 我只有锅沿高 , 奶奶做饭的时候我就在旁边拿个小板凳站在上面看着 。
奶奶经常给我们做手擀面 , 尤其是夏天 , 每当夕阳西沉 , 快收工的时候 , 奶奶就开始擀面了 。 面是自己家小麦磨的面粉 , 西红柿是自己菜园种的 , 至于鸡蛋也是奶奶养的老母鸡产下的 。 这才是真正的农家饭 。 奶奶用一个叫圣子的容器盛一大圣子面粉 , 放在一个带花的搪瓷盆里 , 那个搪瓷盆现在想起来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 , 盆口还用一个铁钉拘着 。 然后盆中加水 , 搅和几遍奶奶就开始发力的和面 , 奶奶经常跟我说 , 擀面条的面要硬一点 , 蒸馒头的面要软一点 。 一边说着 , 一边用力揉好 。 面光 , 盆光 , 手光 。 到现在我还一直记着奶奶说过的话 。 所以只要和面我都会弄得干干净净 , 清清爽爽 。

面和好了 , 奶奶总要拿一块粘布盖上醒半小时 。 然后开始擀面 。 一块大概有一米长 , 一点五尺宽的案板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 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都舍不得扔掉 , 案板的另一面是切菜剁馅的 , 都已经凹进去一片 。 奶奶就在比较平整的一面把醒好的面摊开 , 一根长长的擀面杖在面皮中上下飞舞 , 一推 , 一收 , 一抖 , 一撂 , 面片在奶奶的摆弄下渐渐变圆 , 变大 。 我常常看得眼花缭乱 , 现在想来奶奶的手艺可不是一日之功 。 难怪邻居的婶婶们都夸奶奶是村里的做饭好手 。 熟能生巧 , 奶奶的一个“巧”又凝聚了多么勤劳的道理 。 这是我上学之后对奶奶最好的夸赞 。 大概有一刻钟的时间 , 面片做好了 , 缠在擀面杖上平平的 , 撒上玉米面的补面 , 摸上去白面中有种粗粗的感觉 , 顺着擀面杖用刀长长的一划 , 面皮就散落在案板上 , 整整齐齐 。 左手按住面 , 右手拿刀 , 在面上一搓一搓的切开 , 不一会儿一条条长长的面条就切好了 , 然后 , 右手抓起面条上下抖动 , 左手握住面条顺着方向来回攥着 , 面条呈现出圆圆的条形 , 抖下的金黄的玉米补面散落在案板上 , 不时的沾一沾 , 再抖 , 直到面条成型 。 对于这种操作 , 我经常呆呆的看着 , 小手时不时地总想摸上一摸 , 每当那时 奶奶总会瞪着眼睛说 , 不能拽 , 断了它就不好吃了 。 我听话地在旁边看着 , 不敢乱动 。 很多年过去了 , 奶奶擀面的情景我依然记忆犹新 。

面擀好了 , 等着一家子回来吃饭 , 奶奶把灶子点燃 , 我坐在一个叫做蒲墩的上面学着奶奶的样子盘脚卧腿拉着风箱 , 火苗在灶子里呼呼燃烧 , 锅中的水不一会就烧开了 。 奶奶开始下面, 一个滚的片儿 , 俩滚的面儿 , 仨滚的饺子不用看 , 奶奶一面搅动着锅中的面条 , 一面念叨着 。 长大了我渐渐懂得了奶奶话的意思 。 也在日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做饭的方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