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牛油糊嘴,黄酒上头,这碗牛肉面顶不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来源:风味星球
我的眼前平铺着五六个大盆 , 每个大盆里都飘着满满的红油 , 乍看上去没什么区别 。 但档口盛面的阿姨显然深谙其道 , 大勺子如沙场点兵一般挨个掠过表面 , 眼看着红油散开又重新弥合 , 白色的碗里变得充实起来 。 这让我想起上一次看到相似的场景 , 还是在淮南吃牛肉粉丝汤 , 但也只有一个大盆而已 。
满满一盆红油 , 站在旁边就能感受到热辣的气息*作者供图“你 , 吃什么?” , 大勺子突然停在半空中 , 很不情愿被打断节奏的样子 。 我赶紧把手里的小票递上去:“两个牛腩面 。 ”勺子又重新挥舞起来 , 这次我可看清楚了 。 碗底有烫好的面 , 先舀牛肉 , 再舀红油和汤 。 如果加了卤蛋之类的配料 , 大勺子就会从深不见底的红油汤里 , 稳准狠地捞出来放进碗里——还没开始吃我就后悔了:看起来很上道儿啊 , 刚才我为啥不多加一块卤豆干 , 或者一个卤狮子头!
卤豆干和卤狮子头等配料泡在红油汤里 , 现吃现捞 , 非常入味
*作者供图
牛肉面在中国是南北通行的食物 , 经常是家里炖一锅牛肉 , 三肥七瘦捞出来几块 , 再配上青菜 , 就是一碗打牙祭的红烧牛肉面 。 但放眼全国 , 能跟“牛肉面”三个字亲密捆绑、进而形成特有名词的地方却屈指可数 。 北有开山鼻祖兰州 , 南有川味代表内江 , 以及虽然据守一隅 , 却照样横行全国的台湾牛肉面 。
兰州牛肉面
*风味原产地 · 甘肃
所以 , 名气稍逊一筹的“襄阳牛肉面”到底有啥特别?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十五块钱的牛肉面 , 肉多得跟不要钱似的 。 不像兰州牛肉面 , 肉只是礼节性地参与一下 。 据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牛肉面受食材局限 , 多以便宜的牛杂为主 。 后来条件改善 , “牛肉面”才名副其实 , 进而出现牛肉、牛杂、牛腩等部位的细分 。 实诚的肉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我先尝了一块牛肉 , 炖得香辣入味 , 即便不饿的人也会瞬间食欲大开 。 淡黄色的碱水面夹杂着清新的豆芽 , 爽利中带着脆嫩 , 但热辣的气息也趁机窜进喉咙 , 呛得我差点扔掉筷子 。 这种呛辣感在吃重庆火锅时也曾有过 。 实际上 , 襄阳牛肉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很像加了牛肉臊子的重庆小面 。
牛肉面加卤豆干 , 这家的面能看出椒麻味比较重
*作者供图
不过“呛辣”只是短暂的感觉 , 各种香料在牛油的烘托下散发出的复合香味 , 才是襄阳牛肉面的杀手锏 。 这里面尤以花椒的麻香最为突出 。 椒麻就像一种味觉致幻剂 , 一边无限放大自己、削弱你对其他味道的敏感度 , 一边让你对它产生强烈的依赖 。 一旦上瘾 , 就再也停不下来 。 一碗面下肚 , 那种香味还会在嘴巴里余音绕梁 。
推荐阅读
- 食材|家常美食推荐:油焖大虾,墨鱼排骨汤,蒜蓉粉丝蒸扇贝,营养美味
- 金黄色|12345数字排骨这样做,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 番茄|#东古家味美食#番茄烧排骨
- 糖醋排骨|厨娘教你一招巧做糖醋排骨
- 豆豉|学会在家做豆鼓蒸排骨,再也不用出门买了
- 拌匀|豆鼓蒸排骨
- 牛油|上桌前不被看好的葱油饼(牛油版),吃完却逆风翻盘
- 糯米排骨|豆豉糯米排骨 压力锅
- 发柴|炖排骨发柴?别急!这1招解决问题,软糯好吃不发柴,新年露一手
- 昆布|懒人最爱的娃娃菜排骨粉丝煲,因为它我都爱上做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