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色:点茶之邑 , 以纯白为上真 , 青白为次 , 灰白次之 , 黄白又次 之 。 天时得于上 , 人力尽于下 , 茶必纯白 。 天时暴暄 , 芽萌狂长 , 采 造留积 , 虽白而黄矣 。 青白者蒸压微生 。 灰白者蒸压过熟 。 压膏不尽 , 则色青暗 。 焙火太烈 , 则色昏赤 。
藏焙 , 数焙则首面干而香减 。 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 , 要当新芽初 生 , 即焙以去水陆风湿之气 。 焙用热火置炉中 , 以静灰拥合七分① , 露火三分 , 亦以轻灰糁覆 , 良久即置焙篓上 , 以逼散焙中润气 。 然后 列茶于其中 , 尽展角焙 , 未可蒙蔽 , 候人速彻覆之 。 火之多少 , 以焙 之大小增减 。 探手中炉:火气虽热 , 而不至逼人手者为良 。 时以手[ 扌妥]茶 , 体虽甚热而无害 , 欲其人力通彻茶体尔 。 或曰 , 焙火如人 体温 , 但能燥茶皮肤而已 , 内之湿润未尽 , 则复蒸[1]矣② 。 焙毕 , 即以用久竹漆器中缄藏之
③ 。 阴润勿开 , 终年再焙 , 色常如新 。
【《大观茶论》第十二篇】【注释】①以静灰佣合:静灰 , 据其它茶书记载 , 应为②则复蒸[1]矣:读音ye1 , 热气 。
③缄藏之:缄 , 封闭 。 [1]:"喝"字口旁换日旁
【原文】
品名:名茶各以圣产之地叶 。 如耕之平园台星岩叶 , 刚之高峰青 凤髓叶 , 思纯之大岚叶 , 屿之屑山叶 , 五崇柞之罗汉上水桑牙叶 , 坚 之碎石窠石臼窠叶 , 琼叶 。 辉之秀皮林叶 , 师复师贶之虎岩叶 , 椿之 无又岩芽叶 , 懋之老窠园叶① , 各擅其美 , 未尝混淆 , 不可慨举 , 后 相争相鬻 , 互为剥窃 , 参错无据 。 不知茶之美恶 , 在于制造之工拙而 已 , 岂岗地之虚名所能增减哉 。 焙人之茶 , 固有前优而后劣者 , 昔负 百今胜者 , 是亦园地之不常也 。
【注释】
①以上所述各产茶地和名茶 , 都是其时其地的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有盛有衰 , 至旋生旋灭 , 即下文所言:"是亦园地之不常也" 。 今 己大部不存 , 注亦无甚意义 , 故不注 。
推荐阅读
- 国际象棋符号组成马赛克风《后翼弃兵》剧照
- 1552块乐高积木拼接梵高名画《星空》
- 花间一壶茶:七碗喝不得
- 《水浒传》里的宋代茶事
- 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 陆羽《茶经》全十卷
- 推荐阅读 · 《普洱茶记 》
- 《茶经》 一之源
- 《茶经》 二之具
- 《茶经》 三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