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碑文记载安溪200年种茶史

小寺庙里一块不起眼的石碑 , 却见证了安溪铁观音茶叶200多年的种植史 。 近日 ,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泉州普查人员慧眼识珠 , 在安溪县剑斗镇发现了这块清朝乾隆年间的石碑 , 揭开了一段茶叶种植不同寻常的身世 。
在当地山上一座供奉清水祖师的寺庙左厢 , 普查队员们发现了一块高2.3米、宽1.1米、厚0.45米且保存完整的石碑 , 石碑上的刻字已经有些模糊 。 经过对碑文的辨识和抄录摄像后 , 泉州市博物馆的吴艺娟主任表示 , 石碑的落款处透露出立碑时间是乾隆五年 , 即公元1740年 , 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
【寺庙碑文记载安溪200年种茶史】碑文记载大致内容是 , 这座寺庙原本已经因为战乱荒废 , 康熙戊戌年(1718年) , 有一个禅师从永春到此重建寺庙 。 碑文中“租茶竹等项重修岩” , 介绍说禅师在这种植茶和竹 , 卖钱后修缮寺庙 。
在石碑的左半边六行共300多字的碑文中 , 则道出寺庙拥有近3顷 , 包括茶园在内的各种田地 。 而根据《安溪县志》的记载 , 清雍正三年前后安溪人发明了铁观音 。 那么这块碑文提到的茶叶 , 年代与此记载较为接近 , 又说明什么呢?
对此 , 吴艺娟认为 , 这块石碑是目前安溪县茶叶种植史上有较早明确纪年的实物资料 。 石碑的发现还有两个重要的意义 , 一是清水祖师、马氏真仙等民间信仰传播的见证;第二 , 它明确记载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 , 闽南一带特别是安溪县的物价、地价、田租等数据 , 是最真实的社会经济史材料 , 有助于文史专家们对当时闽南社会形态的全方位研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