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地位与武夷茶息息相关

在古代, 皇家御用瓷器都是由官窑烧制的, 然而在北宋时期, 宋徽宗赵佶偏偏喜欢闽北建阳一处民窑烧制的黑釉瓷器, 甚至在他的影响下, 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布衣百姓, 无不争相购置 。 建窑黑釉瓷究竟好在哪里?昔日一度辉煌的建窑今又安在?
从武夷山市区出发, 仅30分钟车程就到了建阳市 。 建窑位于建阳市水吉镇, 在导游带领下, 采访人员一行来到一处名叫“大陆后门窑址”的宋代窑址 。 窑址依山势而建, 东西走向长达130多米, 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龙窑遗址, 鼎盛时期一窑的产量可达十万件 。 整个建窑窑址方圆有10余里, 总面积约有12万平方米 。 据当地文管人员介绍, 这里出土了不少国家一级文物, 如品相完整的御用珍珠斑建盏等 。 窑址内展示着轴顶碗、荡箍、拨手等生产工具, 随处可见黑釉瓷片, 还有堆积如山的生烧、半生烧品的残件 。
建盏烧有供御字样采访人员拿起一只黝黑发亮的建盏仔细端详, 发现足底赫然烧有“供御”字样, 文管人员介绍, 这是宋代宫廷专用的产品 。 建窑本是民窑, 有这样的印字说明是宫廷指定烧制的, 这叫“官搭民烧” 。 看来这里确实曾经烧制出大量御用茶盏!
为什么建阳民窑烧制的茶盏会得到宋代朝野上下的喜爱?据当地文史学者张颖介绍, 宋代上流社会和民间百姓饮茶、斗茶成风 。 宋代饮茶, 不是唐朝的煮茶而是点茶 。 宋人把茶叶捣成膏状再用模具制成茶饼 。 饮茶时, 不再以釜煮茶, 而是把精细的茶饼用不老不嫩的开水冲点, 同时用茶筅用力搅拌(古称“击拂”), 以使茶与水完全融为一体, 然后趁热饮用 。 而茶友斗茶, 主要是观察搅拌中泛起的白沫, 泛起的白沫保留得越持久说明茶品越高 。 而白色泡沫, 用黑色茶盏最容易观察 。 因此, 以黑釉闻名于世的建盏就格外被斗茶者垂青, 进而登堂入室, 成为贡品 。
据载, 宋徽宗赵佶酷爱饮茶, 被称为“嗜茶天子”, 他时常召集身边的大臣以斗茶为乐, 并撰写了一部专论茶的着作《大观茶论》, 其中专门谈到建盏, 说“盏色贵黑, 玉毫条达者为上”, 说的就是建盏中的极品兔毫盏 。 作为一种瓷器, 能够得到皇帝着文嘉许, 在中国陶瓷史上唯有建盏了 。
张颖说, 建盏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 与武夷茶息息相关 。 宋代的皇帝大都喜好饮茶, 宋代在福建建安(现建瓯、建阳一带)设北苑贡茶基地 。 当时武夷山一带茶农们每到新茶上市时节, 竞相比试各自的新茶, 斗茶之风油然兴起 。 武夷山名人雅士、诗家墨客甚多, 品茗斗茶之风随即传遍大江南北 。
【建盏地位与武夷茶息息相关】仿制技术已可乱真在今天的建阳古玩市场里, 建盏是主要的交易品 。 张颖告诉我们, 现代建阳仿制建盏的技术已可乱真, 烧制工艺相当高 。 许多建窑名瓷都收藏于民间, 像“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这样的国宝也只能在国家博物馆才能见到真容 。 近年来, 海内外到建窑考察的专家不少, 尤以日本人为多 。 日本人酷爱建窑瓷器, 评为上品 。 有一件叫“曜变天目”的建盏就藏在日本东京博物馆里, 据说是北宋时期由在天目山径山寺学佛的日本和尚带回去的 。 像“曜变天目”这样的建盏, 据说十万个当中都很难找到一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