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联盟力促茶产业规范化

【产销联盟力促茶产业规范化】如果作为对茶叶没什么研究的普通消费者 , 恐怕进入茶馆前心里总会有些没底 , 因为不知道兜里该带多少钱 。 在从20元一杯、到几千元一罐的各类茶中进行选择之后 , 这茶到底好不好?有没有药残?恐怕又会成为接踵而来的疑问 。 这和目前我国茶叶产业没有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 茶叶没有可有效实施的标准 , 质量、价格不稳定 , 茶叶安全等问题不无关系 。

日前 , 为期1周的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圆满落幕 。 在其系列活动之一———产销两地战略联盟专题论坛上 , 北京市宣武区政府与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江西婺源、广西昭平、四川雅安、湖北宜昌、云南普洱等共10家茶产地政府联合签署《产销两地战略合作协议》 , 结成“产销联盟” 。 茶叶销售地如此大范围与茶产地建立产销两地战略联盟 , 在我国茶叶行业中尚属首次 。 与会专家认为 , 这标志着中国茶叶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工作正式启动 , 它将进一步推进中国茶叶标准体系的建立 , 推动中国茶产业走上规范化轨道 。

茶叶质量和标准化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位居全球第一的茶叶产量 , 这固然值得称道 , 但国内茶叶行业竞争比较混乱、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比较低下的情况也很突出 。 这除受国际茶叶市场消费习惯及茶叶交易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外 , 茶叶质量和茶叶标准化的问题是重要的原因 。

中国人品茶讲究“色、香、味、形” , 而“国外更在乎品质 , 而不太追求外形等” 。 北京贵士伟业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曙光说:“英、法、瑞士等国对茶叶的检测标准都非常严格 , 国内很多茶叶由于药残超标而出不了国门 。 贵士基地设在江西婺源县 , 之所以婺源绿茶是出口畅销商品 , 正和山区茶园多在海拔800米以上 , 植被保护完好 , 土质肥沃 , 无任何污染有关 。 ”

然而 , 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并不会成为茶产业普适的发展方式 , 要想有效促进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 加快国际化进程 , 尽快建立中国茶叶标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才是硬道理 。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认为 , 长期以来 , 中国茶产品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 因为茶叶标准包括茶的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卫生标准等具体内容 , 涉及到产销两地相互衔接问题 , 因此产销联盟将极大推进茶叶标准体系建立 。 而为了提高中国茶的整体品质 , 为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 建立一套完善的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已迫在眉睫 。 茶叶质量追溯体系以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为核心 , 包括包装、标签、索证、检测、认证等多个环节 。 该体系的建立将推动中国茶产业走上规范化轨道 , 进而从源头上提高茶产品质量 。

科技+品牌运营模式备受关注

要想在茶产区和销区之间实现市场繁荣和茶农致富“双赢” , 有一部分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 那就是活跃在产销两地的大量茶商 。 他们一手牵引着广大茶农 , 一手指引着广大消费者 。 “在马连道地区 , 马连道、京马、京闽、更香、茶缘等10个专业茶城已经建成 , 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000多户和海外的10余家茶商在此落户 , 茶行业年交易额已超过18亿元 。 ”宣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刚介绍道 。 在马连道众多的茶商中 , 陈昌道引起了采访人员的注意 。 他最初进驻马连道时只是个租柜台的小人物 , 老家的茶产业也处于低端状态 。 但短短几年间 , 他却建立起了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茶具、茶叶衍生品开发、生产、销售;加盟连锁经营、网上购茶、茶文化研究推广及茶叶深加工为一体的茶叶综合性集团企业 , 不仅迎合了消费者的需要 , 也带动了家乡茶产业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