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坑探茶

    在大山里头 , 西坑这样的地名实在是太普通了 。
我说的西坑 , 在武夷山腹地 , 再往上走一点 , 是自古以来连接闽赣的桐木关 , 桐木关的一侧便是海拔超过两千米的黄冈山 , 站在黄冈山巅 , 便是站在了武夷极顶 , 也就是华东屋脊之上了 。
每年 , 我都要到这里一两次 。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 , 西坑 , 也就是武夷北麓大峡谷一个群居了数十户人家的村落吧 。 但在我的眼里 , 西坑却是个极美的地方 。
如果 , 有机会进入西坑 , 就可以看到大山里茂密的森林 , 层层叠叠颜色从墨蓝到浅绿到鹅黄 , 像羽毛一样随风摇动的竹海和清冽无比 , 仿佛永远也流淌不完的溪水......
在我博客的个人档案里 , 我说过:“有朝一日,整个生命属于自己时,一草寮、一箪食、一瓢饮 , 伴水而居 , 或临风而泣......”其实就是我似乎蓄谋已久 , 可以寄托在西坑山林里栖息的梦想 。
西坑老姜好像很明白我的心思 , 每次相见 , 他都会提到我对他说过的这个梦想 。 因为他久居西坑 , 在这里挺有些影响 , 所以帮我在这里购置一块土地 , 应当没有太大的问题 。 但我总是想 , 从现在算起到退休还有十五六年的时间 , 即使买下来 , 将来也不一定能够用上 。 这就使得我很难作出抉择 。 有时我想 , 其实我的内心或许还是世俗的 , 超脱只是一个心中的情结吧 。
十多年前 , 我就知道西坑产茶 。 那时 , 西坑还是武夷山垦殖场的一个分场 。 每到新茶上市时节 , 领导常常会带我去西坑购买 。 这里的茶叶 , 看上去挺粗糙 , 是粗枝大叶的那种 , 但特别经泡 , 还便宜 , 很适合坐办公室的人享用 。 后来随着垦殖场的改制解体 , 西坑茶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
前些年 , 老姜同村里签订了三十年的承包合同 , 恢复了西坑茶这个产业 。
老姜 , 我原来不认识他 , 是我的同事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买了他的茶叶 , 然后有了一些愉快的接触 。 后来同事又把他介绍给我认识 , 一来二去 , 在这些年的接触中 , 我感到老姜这个人有机灵和好面子的一面 , 更有讲感情和淳朴的一面 , 与那些整天缠着你 , 希望能多做几单生意的商人不同 。 因此 , 我们渐渐成了比较随便的朋友 。 他家里的事 , 我都会比较关注 , 比如 , 嫁女、娶媳 , 我和我的同事都会跑去讨杯酒喝 。 其实 , 这么多年 , 我几乎与他没有任何的茶叶贸易 , 不过老姜总是说:你是好人 , 看得起我 。
老姜做茶还是动了一翻脑筋的 。 他的茶场很简陋 , 但购置了二十多万元的设备 , 而且更注重开发品牌 , 比如他现在的高山云雾、云毫、云针、云翠、云玉、云露、云片 , 都有了注册商标 。 我曾经打趣说:“老姜啊!你也没读过几年书 , 怎么就会想出这么多充满想象的名字来呢?”老姜倒是很不以为然:“瞎起的嘛!”有时候 , 老姜会特别认真地看着我说:你知道我的茶叶为什么好?去我的茶山看看就知道了 。 老姜的茶山我去过 , 在西坑庙基这个地方 , 完全不像其他出产茶叶的地方 , 有修整得干净利落的茶园 , 这里的茶树就像野草一样遍布林间泉下 , 不用施肥 , 不喷农药 , 只是每年雇人清理杂草 。 每年四五月间 , 正是老姜制茶的忙碌季节 , 西坑的男男女女 , 便会肩背篾篓 , 按照老姜的要求漫山遍野地采摘茶叶 , 然后老姜按斤收购 。 在老姜的制茶、包装车间 , 也有不少人忙着炒制和挑选成茶里的杂质 。 老姜的这份产业使闭塞在大山里的人家 , 多了一份获得现金的渠道 。 正因为这样 , 再加上为人随性大度 , 老姜在山里人眼里是很有一些分量和人缘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