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茶文化的摇篮

关于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明以前的文献中,包括茶圣陆羽的《茶经》,都无人提及过 。 直到清朝初年,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中,才明确提出这样一种看法:“槚之苦荼,不见于《诗》、《礼》 。 而王褒《僮约》称:‘武都(阳)买荼’;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称:‘芳荼冠六清’;孙楚诗称:‘薑桂荼荈出巴蜀’;……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 ”秦人取蜀,是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把顾炎武这段话的意思说明确些,就是他认为茗饮之事,是始于战国中期的“蜀”地 。 毋须专门再说,这里就饮茶或茶业起源“蜀”地这点,展开一说 。 (一)饮茶业茶初兴于巴关于顾炎武茗饮始于“蜀”之说,现在学术界基本没有不同的看法,只是这“蜀”指成都周围的西蜀还是泛指整个四川?有的人称“秦人取蜀”,是指古代蜀国的地域;有的人称,顾炎武这里引了孙楚的《出歌》,“薑桂荼荈出巴蜀”,他们说的蜀地,当也包括巴,是巴蜀的统治 。 笔者也持后一种观点 。 因为顾炎武学识非常渊博,对国家典古、郡邑掌故、天文地理、经史百家、音韵训诂等等,研究尤深 。 四川地名的演变,在《禹贡》中最初称为梁州 。 春秋战国时,居住在西部的蜀人,以成都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奴隶制的小国——蜀国;居住在东部的巴人,也以重庆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巴国,在原梁州的地域上,形成巴蜀两个国家 。 秦灭巴蜀以后,后来施行郡县制时,在巴蜀两国基础上,改为巴、蜀两郡 。 史籍中的称“东巴西蜀”,即是由此而来的 。 汉朝初年,除巴郡外,主要从蜀郡北部,又划出一个广汉郡;在汉武帝年间,于今川西和川南一带,更新增了犍为、沈黎、汶山、牂柯和越嶲五郡,与巴、蜀等统属益州 。 三国时属蜀;至于四川,是宋以后形成的名字 。 咸丰四年(1001年),“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曰四川路” 。 明清时,四川为布政司,清更之为省,成都是省治和一个府 。
对于历史上四川地名的这些沿革,顾炎武肯定是清楚的;所以,这里他们所说的“蜀”地,明显是一种泛指,而非是指秦汉时的蜀郡 。 不过,如果要把顾炎武泛指的蜀地再具体一下,那么笔者认为,我国的饮茶起源和茶业初兴的地方,是在古代巴蜀或今天四川的巴地和川东 。 从四川上述地名的更改,我们不难看出,古代巴、蜀,先是以族名国,后是以国名地,地名是由族名而来的 。 四川古今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饮茶从什么地方开始?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成饮茶是从哪个民族为先要回答饮茶起源的地域问题,最好还是从古代四川的族源谈起.四川素称“天府之国”,除西部高原山地自然条件比较严峻以外,都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从很早的时候起,就一直是人类生息和繁衍的地方 。 如1951年在成渝铁路建筑中发现的上限可达10多万年前的“资阳人”头骨,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 但是,不知是何原因,这些祖居这里的土著,至原始末年和巴蜀建国以后,与境外移居来的一些人数不多的氏族或部落一样,反倒降之为巴蜀大地上的少数民族 。 据研究,上古四川除巴、蜀两个大族之外,还聚居有灇、苴、共、奴、獽、夷、蜑和僰、邛都、筰、徙、冉、駹等10多个民族 。 古代巴蜀,巴族和蜀族虽是两个人数最多的大族,但都不是土著,一个来自东部,一个来自西北,均是从外地流入的部族 。
据考证,蜀族和黄帝族是同源,祖居黄河上游,后来他们沿青藏高原的横断山脉慢慢南移到川西高原,最后由川西下居到成都一带 。 这一点,在我国古籍的许多著作中都有提及 。 如《世本》载:“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 。 无姓 。 相承称,黄帝后 。 ”巴人原居“湖北清江流域”,《世本》中也提及:“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 。 ”钟离山即留难山,位今湖北长阳县境内 。 也即是说,巴族最后是由湖北长阳沿大溪移居川东的 。 巴蜀移居川境是什么时候呢?意见还不一致,有人据《谱记》“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 。 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喾,立,封支庶于蜀,历虞夏商”这段记述,称蜀人“差不多和巴人同时”,约是在虞复之前不久移居现在的蜀境的 。 再说白些,也即巴蜀人移居现在的川境,大致是在中原建立夏朝之前不久的原始末期 。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饮茶的起源问题上,我们倾向陆羽“发乎神农”的观点,也即同意始于史前的说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