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的茶俗

主宰辽朝的契丹人 , 生息在内蒙辽河上游 , 长期保持着游牧民族的风俗 , 史称“马逐水草 , 人仰氵重酪” 。 “食牛、羊之肉酪 , 而衣其皮 , 间啖麦粥” 。 与五代同始 , 与北宋同终 , 传国209年 。 契丹人原归附唐朝 。 唐太宗时在其地设立都督府 。 唐后期中原藩镇割据 , 战乱不休 , 契丹人乘机兴起 , 成为漠北的强大势力 , 并继续南下 。 五代时公元916年 , 阿保机自立为皇帝 , 是为辽太祖、定都今内蒙昭鸟达盟境内 。 主要占据长城以北及燕、云等十六州 , 雄居长城内外 , 统一了中国北方广大地区 。 在经济生活中 , 畜牧业始终占首要地位 , 但“地沃宜耕植” , 农业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 , 至辽圣宗、兴宗年间 , 粮食丰足 , 有五十余城设立“和籴仓” , 国势日强 。
契丹人在五代时期就有饮茶习俗 , 而且茶风日炽 , 家家户户不可一日无茶 , 这与他们日常膳食结构和多寒多风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
宫廷遇重大节日 , 尝以茶祀祖祭天地 , 款待宾客和使臣 , 而且有一套隆重、规范的礼仪 。
契丹人的节日有立春、重午、夏至、中秋节、除岁节等 。 立春日 , 皇宫举行庆祝仪式 。 皇帝进入内殿 , 率臣僚拜先祖画像 , 献酒 。 皇帝在土牛前上香 , 三奠酒 , 奏乐 。 再持彩杖鞭土牛 。 司长报告春至 , 臣僚也持彩杖鞭土牛三周 , 再引节度使以上官员登殿 , 撒谷、豆 , 击土牛 , 臣僚依次入座 , 饮酒 , 吃春盘 , 喝茶《辽史》 。
又据《辽史·礼志》载:“皇帝皇后六拜、在位者皆下拜 。 皇帝皇后复位坐 , 命中丞奉茶果饼饵各二器 , 奠于天神地祗(即地神)位 。
宋使至……臣僚起立 , 御茶出 , 皇帝起 , 入阁 , 引臣僚东西阶下殿……臣僚鞠躬赞拜 , 称万岁 , 赞:各就坐 , 赞!(赞:即赞礼)两廊从人亦如之 , 行单(dòn , 厚的意思 , 引申为浓厚)茶 , 行酒 , 行膳 , 行果 。 ”
1994年 , 在河北省宣化地区发现辽墓群 , 其中六、七、十号墓壁画中 , 均绘有以碾茶、煮茶、侍女敬茶的茶道程序图 , 佐证契丹贵族嗜茶已很普遍 。
五代时期 , 辽与南唐交往最为密切 。 会同元年(938) , 辽把羊三万只 , 马二百匹卖给南唐 , 以其值买回罗、纨、茶、药等物资 。 双方水、陆两路的交易也很频繁 , 交换去的茶叶不少 , 惜史无确切的记载 。 后唐在登州(今山东蓬莱)等地开设马市 , 和辽进行贸易 。 后唐长兴二年(931)契丹“黑水瓦儿部至登州卖马” , 交换所需要的茶叶 。
北宋统治168年 。 宋太祖立国之初 , 曾两次出兵灭辽 , 结果皆败 。 无奈在公元1004年 , 订立“澶渊之盟”辱国条约 , 宋许诺每年助辽绢二十万匹 , 银十万两 , 因而化干戈为玉帛 , 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边界安宁 。
辽、宋之间的贸易 , 从北宋初年开始若断若续地进行着 。 辽需要的茶是通过宋方的馈赠和贸易渠道而获得的 。 据《契丹国志》载:宋“至贝州(属河北)赐茶、药各一银盒” , 而辽“非团茶不纳也 , 非小团不贵也” 。
辽、宋订立盟约进入和平时期后 , 双方达成协议 , 在河北边境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四处榷场 , 以雄州榷场最为重要 。 宋方输出的商品有:茶叶、瓷器、麻布、漆器、缯帛、香药、苏木等 。 辽方输出的商品有:羊、马、骆驼等 。 宋对辽贸易采取“稍优其值予之”的优惠政策 。 宋方输出的为加工制品 , 辽方多为牧畜 , 故榷场贸易对宋方有利 , 其每年从榷场征收的专卖税就达150万贯之多 。 大获其利 。 《三朝北盟》辽方在贸易中也获得大宗税收 , 双方都得到实惠 。 除官方贸易外 , 民间走私贸易也很活跃 , 虽有禁令 , 但禁而不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