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到底有多憋屈 自己下的圣旨还得让人批准才行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朝皇帝故事,欢迎关注哦 。
历数中国古代皇帝 , 宋朝皇帝也许是活得最憋屈的 , 有这样一件事能略作说明:
有一次,宋仁宗的一个妃子向他诉苦说:“官家 , 你就不能下个圣旨,给我们加点工资吗?”
因为很久没有涨工资,这位花钱大手大脚的妃子月俸不够花,想着让皇上开个金口给涨一点 。
仁宗笑笑说:“我下旨也没啥用 。”
妃子表示不信:“您是皇上,金口玉言,谁敢不听?”
仁宗说:“你不信,那就试试 。”

宋朝皇帝到底有多憋屈 自己下的圣旨还得让人批准才行

文章插图
随后,仁宗写了一张给某某妃加薪的条,让下人送到办事官员那里 。但没多久,条子又被管理后宫用度的官员退了回来,并回话说:这事不合规制 , 恕无法办理 。
那妃子感叹说:“原来皇上也有说了不算的时候 。”
【宋朝皇帝到底有多憋屈 自己下的圣旨还得让人批准才行】何止是有时候不算?很多时候说了都不算 。宋朝皇帝被限制权力,在下达圣旨时更有体现 。
宋朝的圣旨并不像很多宫廷剧那样盖上一个皇帝的宝印就完事,而会有一大串签名,包括:宰相、副宰相、中书舍人、给事中,以及接受圣旨的尚书省官员、制作圣旨的工作人员等等,其中少了任何一个,圣旨都可能无效 。
这很有点如今公文所有经办人都要签字盖章的意思 。
宋朝皇帝到底有多憋屈 自己下的圣旨还得让人批准才行

文章插图
原来,宋朝的皇帝只是国家元首,并不能直接指挥政府 , 而发布圣旨是政府行为,只能由代表政府的宰相机构进行发布 。所以,任何绕过宰相机构的圣旨,在宋朝都属于不合法 。
不仅是发布,圣旨从起草到生效的一整套程序都非常严格,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 都会让圣旨流产,哪怕这道圣旨是皇帝直接授意的 。
皇帝在授意拟旨之前 , 一般先由宰相机构将皇帝的意见先写一个类似草稿的札子,皇帝看完没问题,再把札子转到中书省,由中书舍人开始起草,即草诏 。
宋朝皇帝到底有多憋屈 自己下的圣旨还得让人批准才行

文章插图
中书舍人有两个职责,一为“制词” , 即按照皇帝旨意起草圣旨;二是宣行圣旨 。在圣旨尚未成文前,皇帝的旨意被称为“词头”,中书舍人如果认为“词头”不合法度,可以拒绝草诏 , 这叫“封还词头”,是宋朝法律赋予中书舍人的特权 。
遇到皇帝非要下诏,而中书舍人拒绝草诏的情况该如何处理?这样可由次舍人拟旨,但次舍人同样有“封还词头”的权利 。所以,一道不太合规合法的旨意,就可能被中书舍人“扼杀”,这样的事情也确实出现过 。
宋神宗三年 , 王安石想把亲信李定破格提拔为御史,神宗也已批准 。但李定人品坏名声差,负责拟旨的知制诰(中书舍人前身)宋敏封还词头 , 拒绝草诏,并在三日后辞职;另两名接任者也以“爱惜朝廷法制”的名由再次封还词头 。为了让李定得到提拔,神宗与王安石罢免了不听话的知制诰 , 任命听话的知制诰重新拟旨,才让李定当上了御史 。
宋朝皇帝到底有多憋屈 自己下的圣旨还得让人批准才行

文章插图
如果中书舍人认为词头没问题,或者不敢得罪皇帝 , 把圣旨写好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那么写好的圣旨要用黄纸抄下来,即“录黄”,然后由中书舍人“宣行” 。宣行,实际上就是让中书舍人在圣旨上签名 。如果他不愿意签名,就等于驳回圣旨;中书舍人对圣旨无异议,完成了签名的程序,就叫“书行”,圣旨就要再发到门下省审核 。
门下省负责审核录黄的工作人员叫给事中 , 按照法律规定 , 他同样驳回圣旨的权利 。
南宋初年,宋高宗想封一名给自己治好了病的御医为“武功大夫”,结果录黄被门下省的一名给事中驳回,理由是破例提拔不合“伎术官法”,即违背了技术人员奖惩条例 。高宗说,这是个特例,你就放行吧 。但这名叫富直柔的给事中硬得很 , 就是不通过 。高宗没办法,只好收回成命 。
宋朝皇帝到底有多憋屈 自己下的圣旨还得让人批准才行

文章插图
如果给事中通过了录黄的审核并签名,这叫“书读” 。在给事中未“书读”前,门下省的长官不能先签名 , 否则就是违制 。只有“制词”“书行”“书读”三道程序全部履行完毕后 , 圣旨才真正到达尚书?。稍紫嗷估粗葱?。当然,宰相也必须在圣旨上签名,否则圣旨也不会生效 。
因此,宋朝圣旨上面除了皇帝的玉玺外 , 会有很长一串签名,这种签名即是权力,也是责任,要对圣旨产生的后果负责 。像影视剧中皇帝口授圣旨 , 太监在一旁记录 , 然后拟旨下发的场景,在宋朝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
圣旨生效并开始执行了,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制约了呢?不是的 , 还有一道相当于监督圣旨的关卡——台谏,御史有台谏的职责和权利 , 可以审查诏书乃至追改诏书 。在前面的故事中,王安石虽然如愿以偿地将李定任命为御史 , 却在不久后遭其他御史弹劾而狼狈辞职 。
宋朝皇帝到底有多憋屈 自己下的圣旨还得让人批准才行

文章插图
那么宋朝有没有不经过以上程序的圣旨?也有,但极少 。这一类诏书叫“手诏”“内批”或“内降”,因为其程序不合法,宰相机构自然也可以拒绝执行 。因此,宋朝皇帝的权力确实受到很大的制约,这或许就是宋朝法制健全、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吧 。
正是在这样制度的制约下,两宋300余年从未诞生过一个独裁的君主,如果他们若知道清朝皇帝可以那样随意地发布圣旨 , 肯定会羡慕得不得了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