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卷的精酿啤酒市场

越来越卷的精酿啤酒市场

文章图片

越来越卷的精酿啤酒市场
自从2013年后 , 啤酒产能也一路缩减 , 精酿啤酒却逐渐升温 。


在一些酒类从业者眼中 , 精酿啤酒投资少、效益高 , 且深受年轻人喜爱 。


从近两年的市场表现来看 , 精酿啤酒产品和从业者越来越多 , 市场也逐步进入到盘整期 , 行业也越来越卷 。


01
处在资本风口的精酿啤酒


精酿啤酒 , 原名Craft Beer , 直译过来是手工啤酒、自制啤酒 。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酿酒师提出的 , 总的来说就是规模小、产量小、传统方法酿造 。





于是各个啤酒企业、酒吧从业者以及业外资本纷纷入局精酿啤酒行业 , 推出各种精酿啤酒;一度被年轻人喝上市的“海伦司”小酒馆 , 甚至连“雪王”、“胖东来”也做起了精酿生意 。 资本的争相入局 , 将精酿啤酒推上了风口 。


据《2023年精酿啤酒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 预计2025年精酿啤酒消费量可达23万千升 , 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 。


截至发稿时 , 以“精酿啤酒”为关键词 , 在企查查上搜到仍保持存续/在业的企业共9847家 , 近半年内成立的精酿公司就有722家;从投融资数据来看 , 截止到2024年3月 , 精酿啤酒领域合计发生融资事件61起 , 且近三年精酿啤酒融资事件占融资事件总数的5成以上 。


02
有经销商称做精酿是“上车时机”


【越来越卷的精酿啤酒市场】除了资本的大量涌入 , 不少酒类从业者也为这股热潮所吸引 , 急于寻找业务增长点 。


福建酒城堡创始人程升指出:“当下白酒、红酒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消费降级 , 精酿啤酒倒成为酒商的一个利润补充产品 。 ”





“我们已经做了近五年的富贵象精酿啤酒 , 每年的销售状况都是上升的 。 现在红白染啤的势头很猛 , 酒商们也冲着全品类、全范围去做 。 特别是大流通的啤酒渠道 , 都被啤酒寡头所垄断 。 精酿啤酒走做葡萄酒的或者白酒的精品赛道 , 更容易打开局面 。 ”程升表示 。


而山西星星之火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创始人牛浩作为资深的葡萄酒商 , 近期也与熊猫精酿联合推出了新品——星火熊猫精酿啤酒 , 他提出:“马上迎来啤酒的旺季 , 我们也一直在备货 , 现在正处在精酿啤酒的爆发期 , 是不错的上车时机 。 ”


此外 , 新的消费场景拓展 , 也给精酿啤酒带来新的机会 。


天津我爱我酒酒类连锁创始人郭福生表示 , 他做的美团线上门店精酿啤酒表现不错 , 其中热门品牌海伦司精酿、迷失海岸、罗斯福等一季度都有增长 。 “销量来看 , 迷失海岸的15个单品 , 基本单月销量十几箱且一直在补货 。 其他双倍IPA、三倍IPA等较为高端的产品 , 最多有消费者复购了43次 。 ”他主做大热的流通品牌 , 毛利一箱最高可以达40元 。


“很多精酿爱好者会选择在家附近的小酒吧或者超市购买 , 如今线上的即时配送及冰饮服务很完善 , 因此他们更多会选线上购买 。 ”郭福生称 。


陕西汉中秋菊酒铺负责人沈秋菊则透露:“红酒和啤酒的差异就是啤酒的试错成本更低 , 门店销售优于网络销售 。 ”


在糖酒会期间 ,1919也带着新业务“精酿啤酒巴士” , 以“小轻快”的网红打卡车形式亮相 。 据1919数字商业集团董事长郑广先介绍 , 当前1919推出的“精酿啤酒+”模式 , 正在将“流量+门店+社群”打通 , 达成“天地人网”的布局 。


03
大热之下的隐忧


如此火热的赛道 , 前赴后继的涌入者 , 却并非都能赚钱 。 据烈酒商业了解 , 2015年不少加入“进口精酿”热的酒商 , 也有很多铩羽而归 。 “精酿之风吹得很热 , 可能最后一地鸡毛 。 ”石家庄酒类经销商孙岳直接表示了不看好精酿的后势:“不赚钱 , 推广难 。 ”他认为精酿这一领域中未能诞生一个领军品牌 。





对于精酿啤酒热 , 啤酒专家纪祥东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 他表示 , 目前一些啤酒厂家和作坊生产的精酿啤酒口感不稳定 , 品质参差不齐 。 一些企业生产卫生安全成为重要问题 。 他很担心重蹈上世纪90年代精酿啤酒一哄而起 , 快速跌落的覆辙 。


同时 , 保质期短、产量少 ,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精酿啤酒的发展 。 以辛巴赫为例 , 瓶装的辛巴赫保质期一般在4个月左右 , 而罐装的相对长一些 , 有一年时间 。 但听装、瓶装的精酿在新鲜度上始终还是会差一些 。 而常见的小作坊酿造的精酿 , 一般保质期只有7-20天 , 销售周期很短 。


此外 , 由于行业中缺乏具有高技术的专业精酿酿酒人才 , 再加上目前国内制定的啤酒行业的法律与监管要求也无法完全适用于精酿啤酒 , 也是其发展道路上的隐患 。


有业内人士分析 , 规范未明、标准难定 , 品控、质量等参差不齐问题的客观存在 , 且精酿占有人群小 , 所以产量小 , 这样就导致成本高 。 同时面临有效期问题 , 经销商如果只看到了市场热度、不了解运营模式就盲目入局 , 可能导致亏损 。


正如江苏米歌酒庄品牌官王建勇所言:“一些人看中的是‘精酿’两个字 , 觉得这个竞争没那么激烈 , 背后的逻辑还是在逃避竞争 。 我个人觉得一些人跟风精酿 , 有想要取巧的成分 , 或者是利用差异化来制胜的心理 。 ”


对此 , 他给到一些建议:“知道这个产品卖给谁、在什么场景消费、客户画像是什么?根据地市场在哪里?是一个区域还是一个渠道?如何在这个根据地市场里让品牌深入人心?”


上海阅蒲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震则对精酿啤酒当下的同质化倾向表示担忧:“精酿啤酒的风格就是多元而有特点的 , 这就代表它所抓取的是更细的个体 , 因此在做一款产品的时候 , 一定要选择好自己服务的是哪一类客群 , 这个风格多元、特点多元的商品现在又做成了没有特色 , 从长远来看是相悖初衷的 。 ”


吉斯波尔精酿啤酒负责人孙杰称:“大家扎根进入精酿啤酒行业 , 产品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 。 吉斯波尔目前在尝试用不同类型的橡木桶去丰富精酿啤酒的风味 , 坚持走出自己的品质和口感路线 。 无论行业怎么内卷 , 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特色化产品才是正道 。 ”


如今 , 众多新入局者采用了委托厂家贴牌模式进入这个赛道 , 价格战已经开始 。 在歪马送酒平台许多2L/1L装的精酿 , 价格也在不断往更低卷 , 而超市里一升装的精酿啤酒低于8元的随处可见 。


在终端零售商的沟通中 , 他们也关注到:“天气转暖 , 啤酒是最好的引流产品 , 所以价格就是核心 , 今年贴牌的越来越多、自建啤酒厂也开始多起来 。 ”


价格战加上部分厂家品控的潜在问题 , 是否给这个风口上的品类带来灰犀牛事件 , 目前还难以预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