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城小吃天花板,沙子口缘赵记,来这儿的,都是地道的老北京人!

北京|京城小吃天花板,沙子口缘赵记,来这儿的,都是地道的老北京人!

文章图片

北京|京城小吃天花板,沙子口缘赵记,来这儿的,都是地道的老北京人!

文章图片

北京|京城小吃天花板,沙子口缘赵记,来这儿的,都是地道的老北京人!

文章图片

北京|京城小吃天花板,沙子口缘赵记,来这儿的,都是地道的老北京人!

文章图片

北京|京城小吃天花板,沙子口缘赵记,来这儿的,都是地道的老北京人!

文章图片

北京|京城小吃天花板,沙子口缘赵记,来这儿的,都是地道的老北京人!

文章图片

【北京|京城小吃天花板,沙子口缘赵记,来这儿的,都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北京|京城小吃天花板,沙子口缘赵记,来这儿的,都是地道的老北京人!

文章图片


每当聊起老北京吃食“炒肝儿 , 包子”总绕不过一个话题 , 也就说火爆全网的那句 , 要想吃炒肝儿 , 鼓楼一拐弯儿 , 但这句话只适用于二十年前 , 因为姚记家的炒肝儿 , 早就臭名远扬了 , 为了迎合不懂京味儿小吃的游客 , 姚记炒肝儿主打一个离谱 , 只图快 , 不求质量 。

整个门脸儿 , 除了那块牌子 , 没一样儿吃食能跟“地道”二字儿沾上边儿 , 换句话说 , 除了那些无脑网红和探店主播外 , 会吃 , 懂吃的北京人 , 即便住在鼓楼附近 , 也不会上他家吃炒肝儿包子的 , 早就没了口碑 , 连自个儿家门口的人都不认 , 可见姚记家的炒肝儿 , 有多胡闹了 。

而跟姚记炒肝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不拼流量 , 只拼实力的沙子口缘赵记 , 毫不夸张的说 , 赵记炒肝儿在老北京人心中的地位 , 不逊色于任何一家百年老字号 , 如此受北京人的欢迎 , 并非大伙儿鼓吹 , 是因为他家的炒肝儿 , 味道不曾改变 , 真正延续了老北京的味道 。

不少老街坊都表示 , 不能说见天儿都来 , 但一个礼拜 , 起码得来赵记四五次 , 就像喝豆汁儿一样 , 隔几天不吃 , 心里就会惦记 , 溜溜达达坐车就来了 , 没办法 , 北京人就好这口儿 , 掌柜的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土著李秀兰 ,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 , 干勤行 , 干了整整有三十多年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很多北京人都跟李姐慢慢处成了朋友 , 每回进店 , 都透着邻里之间的热乎劲儿 , 而且总能看着她跟店里忙活 , 北京人的豪爽和热心肠都在她的身上 , 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 有人纳闷儿 , 明明是炒肝儿赵 , 可传承人为什么会姓李呢?

原因很简单 , 李姐是跟亲家爹学的这门儿手艺 , 也就是她嫂子的老家儿 , 老爷子叫赵荣禄 , 上了岁数的老北京 , 应该都还记得 , 李姐二十多岁的时候 , 上老爷子店里帮忙儿 , 起初并没有想要传承的想法 , 但李姐干活儿勤快 , 后来老爷子就手把手地教给了她 。

不同于姚记家的电饭锅炒肝儿 , 赵记家的炒肝儿 , 光看卖相儿 , 您就特别有食欲 , 讲究油亮酱红 , 汁明芡要亮 , 老北京人都知道 , 地道的炒肝儿 , 讲究三点 , 肠儿要肥 , 肝儿要嫩 , 蒜要香 。

一碗炒肝儿 , 看着很简单 , 没什么太大的难度 , 但要做起来 , 讲究极多 , 从老爷子那儿开始 , 要求就特别严格 , 先说肠儿 , 赵记选用的是中段儿 , 前面那段 , 北京话鹿尾儿 , 这块儿不要 , 因为太厚太宽了 , 后边儿则是肉薄 , 只留中间那段精华 , 两米多 , 不到三米 , 薄厚适中 , 主要又香 , 又有嚼头儿 。

处理的过程当中 , 把肠儿一根根的劈开 , 然后把油刮下去 , 甭看就是一个不起眼儿的小细节 , 但却恰恰说明了赵记对传统吃食的坚持 , 真就印证了那句北京人不坑北京人 , 再看肝儿 , 选的是三斤左右的肝儿 , 太大了不嫩 , 像什么肝筋 , 肝胆 , 全部都得剔干净喽 , 切成小片儿 , 没有任何杂质 。

当然了 , 正宗的老北京炒肝儿 , 精髓主要体现在芡汁儿上 , 用八个字儿来形容的话 , 一定是滑而不腻 , 润而不澥 , 讲究三勾一饧 , 芡要分三次勾 , 头两次勾芡 , 加水 , 用顺时针的手法搅拌均匀 , 而第三次勾芡比较特殊 , 先用顺时针的手法搅拌 , 最后一定要泼到表面 , 不停地上下搅拌 。

最后一饧是为了使炒肝儿芡汁儿有拉丝儿感 , 肠儿和肝儿可以更好的被芡汁儿包裹 , 不容易外泄 , 您端起碗 , 把炒肝儿忒儿喽进嘴里 , 口感是厚实的 , 润滑鲜美 , 炒肝儿端上来了 , 怎能不盘儿包子呢?

一口一流油 , 真正做到了皮儿薄馅儿大 , 不用酵母 , 用的是老肥发面 , 据说李姐还特意上山东走了一圈儿 , 也就是说 , 这包子借鉴了山东戗面儿馒头的做法 , 以老面肥为引子和面 , 发酵后加入食用碱中和酸味儿 , 然后再多次兑入面粉 , 反复揉进面肥中 , 这样发出的面 , 做出的包子皮儿更有嚼劲儿 。

入口微甜 , 更有北京人记忆中儿时的馒头味儿 , 老肥中有麻叶儿 , 甜瓜 , 用甜瓜把面揉好 , 再用麻叶儿给它包上 , 每年到了七八月份 , 特别热的时候 , 才有甜瓜 , 很多年轻人压根儿就没听说过 , 也就只有老一辈才用 , 就是因为太麻烦了 。

麻叶儿+甜瓜发酵后的做成的面肥 , 面不仅香 , 还更有嚼劲儿 , 这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老街坊 , 不喝炒肝儿 , 也要上赵记打包点包子带回家吃了 , 话说到这儿 , 缘赵记除了炒肝儿包子 , 还有很多地儿都吃不着的‘炖吊子’豆汁儿 , 爆肚 , 卤煮等等京味儿吃食也是一样 , 都特地道 。

借用北京网友的一句点评:缘赵记绝对属于天花板级别 , 如果他家的东西都觉得没法吃了 , 那么别人家的您基本就不用尝试了 , 简单一句话 , 充分表明了赵记炒肝儿在餐饮界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准确地址不说大伙儿也都知道 , 早上六班半到晚上八点 , 门脸儿不大 , 也就二十几张桌子 , 但来这喝炒肝儿的都是地道老北京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