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 泡沫的普洱茶

2008年12月1日,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这是否拉开了普洱茶产业重振雄风序幕?

2008年12月1日,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

2007年可以说是普洱茶的坎坷之年 。 在这一年里, 它经历了从“风光无限”到“失宠于众” 。 有人认为, 此标准的实施是奏响了了普洱茶产业重振雄风的序曲 。

不管是巧合也好, 还是有意为之, 这个标准还是让人们对普洱茶的“重振雄风”有了些许期待 。

垄断?

在这个标准里, 很明确地为普洱茶做了定义, 而这个定义的核心是:原料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 。

而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

此外,截至2008年9月30日,云南省共有852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前只有这些企业可以生产普洱茶,而其中质量优良的普洱茶才能贴上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标志 。

这不禁让人质疑, 这难道是一种变相的地方保护、是裹了糖衣的“垄断”?

云南省茶业办公室主任杨善禧认为, 实施地理标志注册保护既是产地标志, 也是质量标志, 更是一种知识产权 。

众所周知, 云南拥有优越的茶树生长环境和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 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 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 生产的普洱茶、红茶和绿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 尤其是近几年来, 云南省以普洱茶为主的茶叶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跃居全国第一、第二 。 可以说, 普洱茶是云茶的支柱 。

但是,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 由于受市场预警机制不健全、市场引导滞后, 营销体系适应不了市场形势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加之极少数企业和经销商的恶意炒作, 普洱茶生产、价格和销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 给整个“云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

“普洱茶市场一下子萎缩, 受损失最大的是云南省, 出台这个标准保护本省有代表性的企业无可厚非, 另外标准的出台也体现了普洱茶产业的进步 。 ”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普洱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黄刚告诉《经济》 。

黄刚表示, 这个标准的确有着它积极的方面, 第一, 明示了地方性, 必须是云南产的 。 第二, 对产品品质的标本样化, 化验哪些东西比以前要加强了 。

“审评标准里最后一句话是比较实在的:审评以香气、滋味为主, 汤色、叶底为辅 。 加了叶底为辅, 这点很关键, 别的茶都是要查叶底占分的, 这个汤色、叶底都不占分了, 因为经过陈化它的变化会很大的 。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没有保存期限的, 它明确普洱茶具有收藏价值的概念就在于它可以越陈越香 。 ”黄刚说 。

对于这项普洱茶国标, 有些经销商认为这能促使普洱茶市场良性发展 。 龙润普洱总裁李亚全表示标准实施后, 有利于重整市场消费信心 。 但是, 也有很多经销商对此很不认同 。 台州的茶商张先生就认为, 普洱茶标准仅仅是一个方面, 关键是一种工艺和制作 。
【挤出 泡沫的普洱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