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天文图片是如何美化的?

出品:科学大院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 请看下面这张图:

套路:天文图片是如何美化的?

文章插图

图片与以下说明文字来源:Smith, L.F. & et al. 2017
再请看三段说明文字:
说明A:仙后座A是我们银河系中一个年轻的超新星遗迹 , 被认为是300多年前一颗大质量恒星爆炸后的残余物 。 在这颗超新星爆炸期间 , 物质喷入周围气体和尘埃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600万千米 。 正如这张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提供的照片所示 , 这种冲撞将碎片场极大地加热到数百万度 , 使之在X射线波段明亮地闪耀 。
说明B:爆炸的恒星与蜜蜂有哪些相像之处吗?一定体积的恒星在燃料耗尽时 , 会向内部塌缩并爆炸 。 这种事件被称为“超新星” , 它会把恒星的残余物(包括如氧、铁、硫等多种元素)抛向太空 。 这些重要的元素在这个过程中被释放出去 , 最终会形成新一代的恒星与行星 。 就像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传播花粉 , 超新星把组成宇宙的关键要素像种子一样播撒到太空中 。
说明C:一定体积的恒星在燃料耗尽时 , 会向内部塌缩并爆炸 。 这种事件被称为“超新星” , 它会把恒星的残余物(包括如氧、铁、硫等多种元素)抛向太空 。 事实上 , 就科学家们所知 , 这些对于生命至关重要的元素只有一个诞生地 , 那就是恒星的核熔炉 。 换句话说 , 我们呼吸的氧、血液中的铁、骨骼中的钙 , 最初都产生于遥远的恒星之中 , 然后通过超新星 , 散布到我们恒星与行星的祖先上 。
现在请回答 , 这张图 ,
“你认为多大程度上准确呈现了天体实际的样子?
这三段说明 , 哪段最让你心潮澎湃 , 或者心头一颤?哪段让你更好地理解这张图?哪段让你更好地欣赏这张图?哪段最让你想更多地学习这张图背后的天文知识?”
等等!你大概会反问:为什么要考虑这些貌似没啥干货的问题?这和天文学有关系吗?
当然有的 。
因为天文学家要“撩”你 。
套路:天文图片是如何美化的?

文章插图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有一票天文学家和图片处理专家 , 常年殚精竭虑 , 给天文图片“美肤磨皮染腮红” , 做美图秀秀 , 就为了撩你 。
在哈佛大学 , 一个名叫“美学与天文学(aesthetics & astronomy)”的机构下 , 有一票天体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美学家 , 甚至博物馆学家 , 经常设计问卷、分析统计 , 给天文图片配上魅惑文字 , 琢磨怎样最高效、最精准地把你“撩”到手 。
“撩”你 , 也“撩”亿万个不同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的你 。
这不只是从纳税人兜里圈科研经费那么简单 , 有人甚至说 , 这是现代天文学大厦的一块基石呢 。
天文图片和美图秀秀:知识也需旷世美颜
你人生第一次被宇宙“撩”到 , 是不是年少时看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创生之柱”或“上帝之眼”时那一地鸡皮疙瘩?
套路:天文图片是如何美化的?

文章插图

图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老鹰星云中的“创生之柱” 。
随着知识渐长 , 你也许对那些恢弘绚烂的天文图片有过幻灭感——原来它们大都染过色!
这种故意导致中二少年自燃的做法 , 和无良摄影师给雨林树蛙拗造型做摆拍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 。
首先 , 染色之类处理 , 并没像网红那样甘当变形金刚 , P出锥子脸和两米腿 。
其次 , 染色遵循严格流程 , 富含科学信息 , 且官方图片下一般都有注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