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类兵器,为何中国人只喜欢鞭锏而不爱用锤子

中国最为人们熟知的打击类武器就是鞭和锏了 , 十三节水磨钢鞭和瓦面金装锏在评书和年画里为中国人所熟知 。 鞭锏的形状非常像欧洲中世纪用于骑士比武的带楞铁棒 , 在中国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

打击类兵器,为何中国人只喜欢鞭锏而不爱用锤子

文章插图

▲门神手里的鞭锏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打击类武器
自唐末以来 , 中国的盔甲发展到极致 , 非常沉重而坚固 。 宋代长枪手的盔甲竟重达53斤8两至58斤1两 , 弩手的盔甲也重达37斤10两至45斤8两(中国古代16两位一斤) , 这么沉重坚固的甲胄 , 长矛弓箭刀剑皆不能刺穿 , 破甲的鞭锏就大行其道 。
打击类兵器,为何中国人只喜欢鞭锏而不爱用锤子

文章插图

▲金代砖雕展示的使用铁锏的武士形象 , 这个时代鞭锏在战场上非常流行
宋代是鞭锏使用频繁的时代 。 宋代名将使用鞭锏的很多 , 象善于使用铁鞭、铁槊和铁鐹的王继勋号称“王三铁” , 在好水川之战中的宋军将领任福、桑铎和王珪等人都使用铁鞭锏 。
中国的铠甲发展和西方不同 , 没有进化出欧洲的板甲出来 。 中国的铠甲一直以来都是甲片组成的札甲 。 对披挂札甲的敌人 , 鞭锏的抽击就已足够了 , 所以专门用来破罐头一样的板甲的开罐器——六叶锤也在中国没有出现 。 这一时期的鞭锏都比较长大而沉重 。
打击类兵器,为何中国人只喜欢鞭锏而不爱用锤子

文章插图

▲存世的鞭锏
到了明清时代 , 出现冷兵器和火器混用的作战方式 , 铠甲日益轻型化 , 重型札甲被棉甲和锁子甲替代 。 破甲的鞭锏就变为辅助杂兵 , 尺寸和重量也比前代响应变小 。 但是由于不带锋刃 , 没有刀剑那么张扬 , 在明清时期的民间还是有不少人使用鞭锏作为自卫武器 。 目前存世的鞭锏实物也多为明清的民间兵器 , 锏的数量要多于制作较复杂的鞭 。
打击类兵器,为何中国人只喜欢鞭锏而不爱用锤子

文章插图

▲存世的民间铁尺 , 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的民间杂兵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之际还有一种较小的打击类——铁尺在民间广泛使用 。 铁尺又称手叉 , 最早在湖广一带流行 。 铁尺短小而带两个护手的小叉 , 携带方便而且没有锋刃比较低调 , 护手的小叉可以格挡和锁拿对方的刀剑 。 在《忍者神龟》里拉斐尔就手持一对铁尺 。 明清的镖师和衙役比较喜欢携带铁尺 , 轻巧的铁尺不能对付披甲的士兵 , 但是应付不披甲的盗匪非常有效 。 在明清小说里经常出现衙役携带铁尺的描写 , 现在存世的民间铁尺数量也很多 。 在明代铁尺自潮汕传至琉球后 , 又传到日本变成日本本土化的兵器——十手 。 和天朝的衙役一样 , 日本的官差也喜欢用十手来对付罪犯 , 特别对格挡武士刀效果明显 。
打击类兵器,为何中国人只喜欢鞭锏而不爱用锤子

文章插图

▲现代的棒球棒仍然在某些危机时刻扮演鞭锏类打击武器的角色
随着火枪的普及 , 冷兵器绝大多数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 但是打击类武器却有顽强的生命力 , 特别是它的克星甲胄被淘汰之后 , 棒子仍为警察、起义者、旅行者所青睐 。 从法律角度很难判断一根棒子是不是冷兵器 , 比如棒球棒就被归类于运动器材 。 在没有甲胄的今天 , 各种棒子反而成了合法的卫体武器 。 人在受到威胁的时候 , 第一反应仍是和我们祖先一样去拿一根棒子或棒形物来保护自己 。 毕竟从功效上看 , 棒子要比菜刀更高效 。
【打击类兵器,为何中国人只喜欢鞭锏而不爱用锤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