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的无聊是创造力,你的无聊是躺一天?

古人喜好作诗, 有一首却是十足的无聊 。 作者也大约是性情慵懒之人, 路经江南, 见到鱼戏莲叶, 便取这一景, 反复地咏叹:“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 ”鱼儿游来游去, 水波荡漾, 莲叶也随水纹上下浮动 。 这一幅倦而又倦的景象, 竟也入了诗, 成了画, 流传下来, 为人们所吟唱 。
上世纪90年代, 香港亚视不知是受了这首诗的启发, 还是别的缘故, 真的做了一档节目, 名为《鱼乐无穷》, 每天凌晨时分播出, 将摄像头对准鱼缸, 直播游来游去的金鱼 。 也没有莲叶, 只有“鱼儿东, 鱼儿西, 鱼儿南, 鱼儿北”, 一遍一遍, 反反复复 。 这档看似无聊的节目, 其收视率竟然一度超过黄金档的节目, 被认为是香港电视史上最好的节目之一 。 至今, 仍有观众回忆道:“那时, 我妈出去打麻将, 我半夜醒来不敢睡, 就整夜盯着这个鱼缸 。 ”“很好笑, 有时见到用潜水艇卖广告, 有时又会有死鱼出现 。 ”
你真的无法想象, 人们拥有多少无聊 。 能够消解无聊的方式, 看起来又多么有限 。 有些人无聊极了, 就跑去超市里捏方便面, 还对不同品牌的方便面进行一番颇具极客精神的研究:“出前一丁捏碎的声音是咔啦啦啦, 统一方便面捏碎的声音是哗啦啦啦, 最厉害的一个, 是康师傅的方便面, 捏碎的声音是稀里哗啦的 。 ”这一刻, “无聊”作为一种原初的形态, 衍生出另一种形态:“有趣” 。 人们就像钟摆一样, 摇摆在“无聊”与“有趣”两端, 连接二者的弧线是一条看不见的“生命线” 。 最最趣味的地方在于, “无聊”并不等于“没有生命力”, 它在生命的刻度表上并不指向“0" 。
许多脑洞大开的创意恰恰是在无聊的状态下产生的 。 比如, 一个人无聊极了去苹果树下散步, 他看见掉落的苹果, 就想“为什么苹果是掉在地上, 而不是飞到天上去?”这个人是牛顿, 他的无聊的想法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型 。 另一个无聊的家伙在大澡盆里泡澡, 他把王冠放在澡盆里, 看见水面上升, 由此提出了“阿基米德浮力定律” 。
【为什么别人的无聊是创造力,你的无聊是躺一天?】有时候无聊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留白, 有时候无聊又意味着生命的贫瘠与匮乏 。 心理学家们为了探究这中间的不同, 曾经做过一系列脑洞大开的研究 。 他们设计有关无聊的问卷, 让人们评估自己的无聊程度, 既有工作无聊量表(LBS)、休闲无聊量表(LFBS)、性无聊量表(SBS)这些用来评定特定情境下的无聊问卷, 也有无聊易感性分量表(BS)、无聊倾向量表(BPS)这类用于评定人格特质的量表 。 他们试图抽丝剥茧, 剥开无聊的内部结构, 窥知无聊的成分 。 然而无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描述 。
在诸多研究当中, 最为脑洞大开的当属“感觉剥夺实验” 。 研究者将被试置于一种极端无聊的情境之下: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 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给他们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 腿脚用夹板固定, 限制其触觉 。

为什么别人的无聊是创造力,你的无聊是躺一天?

文章插图

就这样, 他们目不能视, 耳不能听, 手不能触, 口不能言, 他们的感觉几乎被完全地剥夺了, 只能静悄悄地跟自己待在一起, 周而复始地无聊下去 。 一些被试在实验开始后的几小时内就感到恐慌, 并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 被试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 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 直至实验结束好几天后方才恢复正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