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有经历过无助?庆幸的是我们有站起来的方法

§ 无助
翻开语源学辞典 , 「无助」(helpless)的英文字源可以追溯至公元13世纪 , 意指「对自己无能为力」(unable to act for oneself) , 到了15世纪晚期 , 则从自身拓展到他人 , 包括「无法给予或提供帮助」(unable to give help, affording no help) 。 [1]
无助 , 是一种自我价值感低落的表现 , 让我们感觉自己对自己的困境无能为力 , 就像一个孩子眼睁睁看着挂在树上的气球 , 努力伸手却无法触摸 。 又像一个目睹拿不到气球的孩子 , 想帮忙 , 却帮不上忙的旁观者 。
就人际关系来说 , 确实无助感来自于我们面对问题 , 拿不出解决方法的无能或无力感 。
正如心理学家Curt R. Bartol和Anne M. Bartol研究表示 , 人们往往在欠缺某些关键的社交技能和不知该如何处理不利的社交情境时 , 会有无助感 。 [2]
但如果你将无助归类为种种消极 , 无法改变现状的表现 , 那就错了 。
Curt R. Bartol和Anne M. Bartol发现当然感到无助 , 往往会出现两种典型反映:「攻击前进」或「退缩回避」 。
退缩的反应 , 依Martin Seligman的理论 , 常被称为反应性沮丧(reactive depression)或习得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3] 。
当我们因为遭遇生活的变故 , 感到未来毫无希望 , 有时我们会陷入退缩反应 。 我们会扩大无助的感受 , 将对一件事情的挫折与失意 , 感染到其他原本我们能掌握的事情上 , 然后我们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 这个世界彷佛要遗弃我们了 。
最极端的结果 , 就是我们在世界遗弃我们之前 , 先行遗弃我们自己 , 自我了断 。
另一种反应是攻击 , 这是对绝望的反击 , 尤其当人们相信这样能改善困境 。
《周书.郭彦传》里头写的「亡命之徒 , 咸从赋役 。 」这个亡命之徒指的就是一个无助到绝望 , 所以在无路可退、情急之下 , 做出不考虑后果的人 。
这一点也呼应了某些人提出的疑问:「为什么有些人前一刻看起来没事 , 下一秒却采取了自杀的行动 。 」实则当我们看见一个人貌似积极生活 , 但很可能他只是在困兽之斗 , 积极生活底下的他比任何人都无助 。 但往往因为积极的表象 , 使我们忽略了对他的关怀 。
§ 无助是感受 , 也是自我伤害的行动
现代心理学家们面对无助的课题 , 提出许多替代性的策略与解法 , 使更多试图通过伤害自己 , 或侵犯他人的无助者 , 能够拨云见日 , 看见未来的希望 。 更重要地是通过这些方法改善自身的困境 。
当我们在乎的事情不受我们的控制 , 我们会有无助感 , 可以说无助感是一种我们认定自己「被伤害」的负面感 。 我们告诉自己不够强大 , 才会受到伤害 。
而当我们不打算采取任何方法改变问题 , 而是认定我们就是脆弱 , 什么也做不了 。 将会导致我们逐渐失去生存的意志 , 开始畏惧生活的种种面向 , 乃至逃避社会 。
某些人特别容易陷入无助感 , 通过心理医师Robert Freeman-Longo的理论[4] , 我们不妨自我检视 , 自己是否具有以下性格特征 。 如果有 , 你可能就是容易消极逃避 , 或冲动行事的高危险群:
因为低自尊 , 你可能是个过度严肃 , 很难开玩笑的人 , 你把每件事都看得很严重 。
因为不太信任人 , 你可能对自己很刻薄 , 你可能严厉地评断自己 , 不给自己需要的时间 , 耐心或弹性已达到成功 。
因为自私 , 你可能说谎以获得想要的 , 你可能开始相信妳自己的谎话 , 你的谎言可能距离事实越来越远了 。
因为多疑 , 你在跟别人形成亲密关系有困难 , 特别是异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