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王”哪家强?

日报之前的文章《癌症也有“战五渣”?》 , 讲述的是一些侵袭能力很低 , 但却让不少患者背负上沉重精神负担的癌症 。 而癌症既然能得到“众病之王”的称谓 , 和它们当中大部分成员的高侵袭能力、快速进展和较低的生存期也是密不可分的;而在肿瘤学界 , 关于那些侵袭能力较高的癌症的治疗 , 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 那么“癌症之王”到底哪家强?不妨看一看这篇文章的解读 。
肝细胞癌(HCC)

在我国 , 由于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成年人口携带率≥8%) , HCC一直是非常常见的癌症 , 发病人数高达30万/年 , 死亡率也总是位居前列 。 HCC的早期表现极为隐匿 , 一旦进入晚期则侵袭转移速度极快 , 加之极度缺乏对它的有效疗法 , 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杀手” 。 除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 其他不少因素也能引发HCC 。 例如较为常见的酒精性肝硬化(酒精肝)、发病率日渐增长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 常出现于发霉谷物、工艺不合格的压榨油中的黄曲霉素 , 能促进乙肝患者发生HCC , 但对正常人的影响尚不明确 。
HCC一旦表现出经典的黄疸、腹水等症状 , 患者即为晚期 , 几乎不可能治愈 。 然而不幸的是 , 关于HCC的早期筛查手段并不十分可靠: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既容易造成误诊 , 也容易造成漏诊;超声检测倒是经济实惠 , 准确度也较高 , 但对普通人并无意义 。 不过除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外 , HCC几乎总是来源于肝硬化 , 因此肝硬化患者需要定期监测AFP水平 , 并接受肝脏超声检查 , 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
值得高兴的是 , 早期发现的HCC治疗起来并不困难 , 患者也较容易治愈 。 如果患者没有或仅存在轻度肝硬化(40%的亚洲患者都符合这一条件) , 手术切除肿瘤或肿瘤所在肝叶即可治愈 , 根治性手术死亡率不高于1%~2% , 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50%~70% 。 无法接受手术 , 但符合米兰标准(单个肿瘤直径<5cm , 或3个病灶以内且最大直径<3cm的多发肿瘤)的患者可接受肝移植手术 , 5年生存率可高达70% , 复发率低于15% 。 有些患者可选择射频消融术(RFA) , 生存率与外科手术相似 。
然而HCC一旦进展到晚期 , 几乎所有治疗方法都将不再有效 。 HCC自身对全身化疗不敏感 , 反而会招致严重副作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 向肿瘤供血大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后堵塞动脉)有一定疗效 , 但仅能用于肝功能不差的患者;唯一有效的药物是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多吉美) , 能平均延长2个月左右的生存期 , 但价格昂贵 , 且同样具有一定副作用 。
胰腺癌[1]
HCC的特点是早期好治疗但不容易发现 , 晚期难以治疗 。 但说到胰腺癌这个令无数肿瘤医生听起来都要战栗的癌症 , 它可不仅仅是难以发现、晚期难以治疗这么简单 。 被不少医生说成是“癌王”的胰腺癌 , 从早期到晚期都有着极为恐怖的侵袭性、极低的生存率 , 况且几十年来也少有疗法对胰腺癌有效 。
传统上来讲 , “胰腺癌”一词同时包括两种特性不同的肿瘤——胰腺外分泌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 , 由于后者的侵袭力和治疗难度远远弱于前者 , 目前“胰腺癌”大多用于指代胰腺外分泌癌 。 胰腺癌最常见于70~80岁老人 , 大多数患者因为腹痛(高达2/3以上)、黄疸(13%)、二者兼有(46%)或是体重减轻(有时由癌症影响胰腺分泌胰酶的功能引起)而就诊[2] 。 同其他大多数癌症一样 , 吸烟、饮酒均与胰腺癌发病有关 , 而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肥胖和胰腺癌的家族史也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