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童话了的动物:杀戮只是为了生存?

作者:百度知道网友 花落成蚀(科学编辑)
不知道为什么 , 很多人持有这样的一个观念:只有人类是为了口腹之欲才吃东西的 , 动物如果不饿 , 不会去杀戮 , 也不会浪费资源 。 这确实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想法 , 拿这个想法来“怜我世人 , 忧患实多” , 劝诫人们少杀戮、少暴食 , 或许有那么点儿效果 。
可惜 , 这个观念是错的 。
这种观点的产生 , 没准儿和赵忠祥老师主持的《动物世界》关系挺紧的 。 春天到了 , 万物复苏 , 动物又到了交配的季节 。 在那塞伦盖蒂大草原上 , 花豹捕猎了一只小瞪羚 , 把猎物挂到了树上 , 作为好几天的口粮;狮子们饱腹之后 , 懒散的躺在地上 , 打着瞌睡 , 直到下次捕猎才会苏醒……这段话是我胡诌的 , 但差不多每个讲述非洲野生动物的纪录片里都会有这样的画面 。
没错 , 有时候 , 动物尤其是食肉动物 , 看起来就是吃饱了睡饿了再去吃 。 但也仅仅是看起来而已 。 饱食的肉食动物 , 在没有很好的机会时 , 很可能会选择休息而不是继续捕猎 , 一来 , 人家确实吃不下 , 二来 , 捕猎是一件耗能的事情 , 若是机会不好 , 几乎没有什么把握抓到 , 动物是不会白白去耗能的 。 动物行为学中 , 有个教科书级的案例:加拿大某海滩边的乌鸦 , 会取食大小适中的贝类 。 乌鸦自己没有打开硬壳的工具 , 它们必须抓着贝壳飞到高处往下摔 。 取食小个头的贝壳肯定划不来 , 但是 , 越大越好么?大贝壳壳体较硬 , 必须带着飞很高往下扔才能摔开 。 这样一来 , 收益相对于付出就很小甚至入不敷出 。 于是 , 这些乌鸦只会取食适中的贝壳 。 动物 , 也是斤斤计较的 。
那么 , 捕食者在可以轻易杀死大量猎物的情况下 , 是否会克制自己的杀戮欲望呢?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 , 因为“克制”这个人类的属性 , 在别的动物身上难以有合适的定义 。 不过 , 倒真的有掠食者捕杀大量猎物但不吃的情况出现 。 研究人员曾在加拿大西北部发现一群狼在短时间杀死了34只幼年驯鹿 , 尸体散布在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 有的被吃了 , 有的被分尸了 , 有的动也没有动 。 还有研究者发现一群19头斑鬣狗 , 咬死了82只汤姆逊瞪羚 , 还咬伤了好多只 , 但只吃了16%——这可是素有“节俭”之命的清道夫斑鬣狗啊 。
这种行为有个专有名词来描述:过杀(Surplus killing) 。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难道这就是掠食者的玩乐?如果这种行为稳定遗传 , 那么猎物岂不会被浪费得特别厉害?这些问题难以回答 。
过杀行为 , 在节肢动物中也存在 。 相比哺乳动物 , 研究节肢动物时需要考虑的变量更少 , 它们的行为也更加模式化 。 研究者曾发现 , 一种学名叫Agelenopsis aperta的漏斗蛛群中也有过杀行为 。 当它们发现新的猎物时 , 有时会抛弃口中的吃食 , 把新猎物干掉——这无形中浪费了不少食物 。 而且 , 这种行为是伴性遗传的 。 有过杀行为的母亲 , 会把过杀遗传给儿子 , 如果父母都拥有这种行为 , 那么女儿会继承过杀 。 这种行为有什么用?真的没发现有什么优势 , 但它带来的劣势似乎也不会太影响繁殖和繁殖前的生存 , 于是 , 这个基因遗传得倒是挺稳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