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刺梅等植物含致癌物质,不要在家里种植?

流言说:虎刺梅、变叶木、夹竹桃等植物含有致癌物质和致癌病毒 , 连栽种过的土壤中都含有致癌病毒 。 目前已经证实有52种促癌植物 , 建议各位爱花的朋友及早“清理门户” , 尽量不要在家里种植致癌植物 。
回答:
【虎刺梅等植物含致癌物质,不要在家里种植?】虎刺梅等52中植物中的确检测到了有促癌效应的物质 , 但这些物质在植物体内含量不高 , 只有在经口服用才能表现促癌性 , 并且促癌并非等同于致癌 。 而“土壤中含有致癌病毒”以及“夹竹桃致癌”更是没有根据的 。
论证:
几年以前 , 新闻和网络上突然流传开了这样一条消息 , 说是经检测发现有50多种植物可以致癌 , 并附上了这些植物的名单 。 消息一出 , 引得众多养花爱好者心惊胆战 , 不少花草惨遭“清扫” 。 无独有偶 , 一则“夹竹桃可以致癌”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 , 于是上海等地大片作为行道树种植的夹竹桃惨遭灭顶之灾 。 几年过去了 , 这些消息仍不时出现在小报、微博之中 , 经常被人提起 。 让想购买花卉的人犹豫再三 。 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致癌”还是“促癌”?
追究这个“致癌植物”名单的来历 , 可以发现最早是在1992年中国预防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曾毅院士的一篇《诱导Epstein—Barr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中草物和植物筛选》文章中提到的 。 文中表述道 , 以带EB病毒的Raji细胞为实验对象 , “筛选了1693种植物 , 发现其中52种具有诱导EB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作用” 。 而这52种植物 , 恰好就是新闻中提到的“52种促癌植物” 。 那么EB病毒是什么?EB病毒和植物、癌症又有什么关系?下面来详细解答 。
EB病毒 , 全称是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 , 是于1964年由Epstein和Barr等人在非洲 , 从患有淋巴瘤的人群中分离到的一种病毒 。 这种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的一类 , 因此也被称作第四型人类疱疹病毒 。 这种病毒可以说是分布最为广泛的病毒之一 , 地球上90%以上的人口都受到这种病毒的感染 , 在美国这个比例更高达95% 。 不过 , EB病毒虽然分布广泛 , 但大多数时期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 在个别情况下 , EB病毒感染会造成发热、单核白血球增高等状况 。 有意思的是 , 由于EB病毒可以通过唾液进行传播 , 因此亲吻成了EB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 , 从而使得EB病毒感染又获得了“吻病”的名号 。
然而 , 在一些情况下 , EB病毒就会从默默无闻的潜伏中“苏醒”过来 , 开始进行大量的复制活动 。 而其复制活动的产物 , 则可以使得其所感染的细胞内部控制正常分化、增殖的信号通路产生异常 , 从而发生癌变 。 同时 , EB病毒活动的产物还能促进其他具有致癌作用的病毒(如SV40病毒)的活动 。 前面提到的“早期抗原” , 正是病毒开始变得活跃的标志 。 检测到了早期抗原 , 就表明EB病毒可能具有了导致细胞癌变的能力 。
那么什么情况会造成EB病毒变得活跃呢?研究人员发现 , 一些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因此EB病毒从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的复制状态 。 这些物质本身并没有导致正常细胞癌变的能力 , 但由于其能激活潜伏的EB病毒 , 而激活的EB病毒又能促使细胞癌变 , 因此这类物质被称为“促癌物质” 。 用通俗的话来说 , 这些物质只是导致癌症的帮凶 , 而非主犯 。 在前人的研究中 , 从巴豆(Croton tiglium)种子中提取的巴豆油具有很强的诱导EB病毒早期抗原的能力 。 经分析 , 巴豆油中含有的一种名为12-氧-十四烷酸-大戟二萜醇-13-乙酸酯(TPA)的物质是促进细胞转化和癌变的罪魁祸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