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慰剂效应?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E.L.Trudeau (1848-1915)

“有时能治愈 , 常常是缓解 , 总是去安慰 。 ”对于医学这个行当的临床实践 , 这句格言 , 常常被引用 。 即便人类最终能治愈所有疾病 , 但死亡恐怕仍然不可避免 , 那么这句话也就永不过时 。 但是医生要如何才能安慰病人?方法很多 , 但历史上第一个将安慰剂( placebo ) , 安慰疗法 , 引入医学实践的是18世纪的英国名医William Cullen(1710–1790) , 他彻底转换了placebo的词义 , 将它从一个宗教词汇转义为医学术语 。 如今 , 安慰剂一词已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医学词汇之一 。
将安慰剂(安慰疗法)引入医学实践的Cullen , 可能万万想不到 , 安慰剂(或安慰疗法)在某种程度上而言 , 真的能治病!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的疾病 , 安慰剂/疗法能够快速治愈或至少能极大地缓解病人的症状 。 这个神秘莫测的效应 , 被西方医生正式确认后 , 动摇了已传承数千年的西方传统医学的根基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让西方传统医学的医生 , 成为治疗的虚无主义者 。 他们转换了自己的角色 , 成为安慰者 , 观察者、分析者和实验者 。 今天的医学史家 , 通常把1801年 , 内科医生海加思做的一个非常简单的临床试验 , 视作人类第一次瞥见强大的安慰剂效应 。
1801年 , 不知什么原因 , 约翰·海加思(John Haygarth)突然想到 , 可以采用安慰疗法做真实疗法的对照 。 海加思所在的时代 , 有一种流行疗法 , 医生常使用一根金属棍 , 缓解患者的各种痛苦 , 据说是因为金属棍拥有神秘的电磁现象 。 海加思的对照 , 是一根伪装成金属的木棍 , 他万分诧异地发现 , 金属棍和木棍 , 这两者缓解症状的效果没什么差别 。 海加思由此认识到 , 患者的期待会对疾病产生神奇而强大的影响 。 但遗憾的是 , 他没有往前再走一步 , 想明白金属棍的疗效 , 恐怕和神秘莫测的电磁毫无关系 , 其表现出来的治疗效果 , 同样来自于患者热切的期待 。 虽然他并没有在论文中明确提出安慰剂效应一词 , 但今天的医学史家 , 通常会将这个词追溯到他头上 。 当然 , 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 , 更让人诧异的恐怕是 , 放根棍子在身上 , 无论是金属的还是木头的 , 怎么可能缓解比如头疼脑热这些症状?那样的话 , 他将成为先知 , 在医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 就这样被海加思在几乎完全无心中推倒 , 这个简单地思想和变革(在临床实验中使用安慰对照组) , 拉开了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演变的序幕 。
自海加思后 , 不到一个世纪内 , 欧美的医生们 , 慢慢地发现 , 以往认为有确切治疗效果的药物或者方法 , 似乎和安慰剂以及安慰疗法 , 不相伯仲 。 这样的流言在医学界内部四处流传 , 让一些老权威发怒 , 也让一些年轻的医生产生了更加大逆不道的想法 。 有些胆大包天的医生 , 干脆放弃了一切治疗 , 仅对患者做基本的护理和心理安慰 。 他们诧异地发现 , 许多本来认为必死无疑地疾病是可以自愈的 。 更让人惊诧地是 , 简单护理 , 不进行任何特殊的治疗 , 死亡率反而下降了 。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 总有人会站出来对皇帝的新衣大喝一声 , 压根不存在什么新衣!
1876年 , 哈佛教授爱德华· H·克拉克(Edward H. Clarke) , 出版了一本书——《美国百年医学:1776-1876》 。 书中系统总结了许多疾病自愈的研究 , 并明确指出 , 只护理不“瞎”治疗 , 患者通常更快恢复 , 或者死亡率下降 。 治疗的面纱就此被无情地撕破 , 这本书彻底摧毁了 , 一个不知流传了多少万年的信念 。 生了病就得进行某种治疗 , 无论是巫术还是药物 。 这个顽强的理念 , 终于被彻底打破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西方的医生和患者已经习惯了 , 重护理轻治疗 。 历史上 , 很长一段时间内 , 西方的内科医生们不再谈论如何治疗病人 。 医生们开始转换身份 , 成为安慰者、观察者以及病理学家 , 将疾病仔细分类 , 统计死亡率 , 自愈需要的时间 , 研究患者的具体死因 。 据说 , 这段治疗的虚无时期 , 也是西方医学史上 , 医患关系的黄金时期 , 医生和患者的关系 , 是颇有人情味的帮助和安慰 。 当然 , 随着现代医学的崛起 , 医生再次获得了治疗疾病的能力 , 这次是真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