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的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 。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
出自:《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
原文:
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的赏析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应该就是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的时候 。
解读:
身临其境的王绩,他的感受远不能象田园诗人那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
有人评曰:"读《野望》篇,固知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 。千古自有知己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正深得本诗的主旨 。
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 。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 。
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 。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 。
作者介绍: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号“东皋子” 。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王绩当官的时候,因酒醉而失职,乡人都嘲笑他 。
王绩就托名无心子,风趣地说:“无心子旅居越国,越王不知道他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就勉强他做官,他面无喜色 。
不久,无心子以行为不正闻名,越王便罢免了他的官职,他面无怒色 。被罢退后,无心子就去到茫茫的原野,经过动城时见到机士 。
机士拍着大腿说:“您这样有贤德的人因为获罪被罢免了吗?”王绩回答说:”您听说过蛮蠊氏的马吗?他的马,有一匹颈上的毛是红色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