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美术课”

【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美术课”】

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美术课”

文章插图
以上建议 , 可以说对如何上好美术课 , 具有全面而特别的指导意义 。其中 , 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创新精神 , 培养实践能力;美术学习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的联系等几点我个人认为尤其重要 ,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源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我们常说学习美术是靠兴趣 , 可兴趣靠什么来激发?是简单的快乐和老师虚假的夸奖与鼓励 , 还是像演戏一样的虚伪的公开课?这些都不是 , 现代中学生 , 他们知识面广 , 信息量大.思维活跃 , 能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课程内容必须是有一定的艺术水准 , 有创意、符合他们的生活需要或者说能反映他们的生活 , 同时还要不肤浅 , 也就是要有文化内涵 。这样的课业内容才能有效的、长久的保持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 , 同时这也是上好一堂美术课的理论保障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美术课堂中渗透这些理念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谈一下体会: 一、 目标要明确:这里的目标有两层含义 , 一是教师要时刻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 也就是明白自己所教的是一门文化艺术课 , 而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技能训练;二是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教学方法要有有创新、有创意 。讲授新课时 , 教师要走出演讲的角色 , 不但是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辅导者和协调者 , 而且还要试着在课堂上创造出同样积极而有充满乐趣的气氛 , 学生在其中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和受教育者 , 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所以 , 我们尽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变成“下意识”的主动学习 。教师的身体语言和授课语气以及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都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部分 。在上课时 , 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 。比如在《怎样用明暗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这一课 , 讲解光的变化规律时 , 用投影片出示后 , 让学生来做小老师 , 分别从实际中举出例子来解释 。在《色彩基础知识》一课中 , 讲解冷色 、暖色、同类色、对比色时 , 单纯看图片讲理论学生印象不深刻 。我就请一部分学生到讲台前面来分成两组 , 根据他们穿的衣服颜色来解释色彩概念 。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 。在学生绘画创作过程中 , 我们要提供适当的帮助 , 解决学生在创造性表现过程中的某些困难 , 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 认识自己的创作 , 扬长避短 , 不盲目仿效 , 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来 , 在黑板上不要留任何有关的范图、范画 , 以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刻板印象” 。在初为人师时 , 将范画贴在黑板上 , 结果全班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作业和黑板范画是一致的 , 这样阻碍了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 。学生绘画过程中我们可能采取以下措施: (1)上课时 , 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 , 整个教室的气氛都是轻松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音乐是通向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 , 把绘画与音乐相结合用于教育的关键是使用权学生装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 , 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2)充分利用“四人小组” , 在美术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绘画过程中 , 由绘画能力强的优生来帮助其他同学 , 而多人得益 , 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手工制作课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可行 。(3)还可进行当场展览 , 促进学生绘画积极性、主动性 。将画好的绘画伤口贴在黑板上 , 然后组织评委(评委由全班同学担任) , 选出本期擂主 , 在这同时要表扬那些展开想象的同学、有创意的同学 , 鼓励他们要有自己的思想 。三、教学内容要有生活 。只有熟悉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理解他 。学生的作品要反映自己的生活才有生命力 。我在上校本教材《剪纸》时鼓励学生用剪刀做画笔 , 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 , 打破传统剪纸的束缚 ,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倍感兴趣 , 乐此不疲 。四 , 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 。我听过一位教师的课 。是《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一课 , 据说这一课还参赛拿了奖 。说实在的 , 起初我实在没听到有什么精彩的东西 , 当然也没什么毛病 , 到最后要总结了 , 老师朗诵了一首闻一多的诗《色彩》 , 一刹那间 , 我忽然感动万分 , 也强烈的意识到了新课标中把美术课提高到文化层面的深刻内涵 。一节普通的色彩知识课 , 却因一首诗而变得厚重、丰满 。这样的课怎么能不让人回味呢? 当然了 ,  要想上好一堂美术课要考虑得还远远不止这些 , 这只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而已 , 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 , 不断学习 , 真正感悟到艺术教育教学的真谛 , 才能真正的上好一堂美术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