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春暮原文、作者

踏莎行·春暮 宋代:寇准 , 所属类型: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婉约 , 闺怨 , 伤春 , 思念
春色将阑 , 莺声渐老 , 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 , 屏山半掩余香袅 。
密约沉沉 , 离情杳杳 , 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 , 长空黯淡连芳草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色将尽 , 莺声燕语渐渐不闻 , 满地落花堆积 , 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 , 眼见到了春末夏初了 。濛濛细雨中 , 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地独立在画阁外 , 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 , 惟见缕缕沉香从屏风后袅袅散来 , 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 。
遥想当年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 。如今一别经年 , 依然杳无音讯 , 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吗?妆奁久未开 , 菱饰尘灰满 , 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 。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 , 心下纵有万语千言 , 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 , 暗自销魂罢了 。天空灰蒙蒙的 , 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 , 一如我的思念 。
注释
踏莎(suō)行:词牌名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双调五十八字 , 仄韵 。
阑(lán):残 , 尽 , 晚 。
红英:红花 。南唐李煜《采桑子》词:“亭前春逐红英尽 。”
屏山:指屏风 。唐温庭筠《南歌子》词:“扑蕊添黄子 , 呵花满翠鬟 , 鸳枕映屏山 。”
密约:指男女之间互诉衷情 , 暗约佳期 。沉沉:深沉 。此指重大之事 , 即终身之事 。
杳(yǎo)杳:深远无边际 。
菱花:指菱花镜 , 亦泛指镜子 。慵(yōng)将照:懒得拿起镜子来照 。慵:懒散 。将:拿 。
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
创作背景 【踏莎行·春暮原文、作者】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 , 寇凖被贬为青州知府 , 任职之际 , 他为了表达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对政坛、对君上难以割舍的情怀和自家的失落之情 , 写下了这首词 。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 , 所表现的是一个闺中女子在暮春时节 , 倚楼而望 , 盼望离人归来的幽怨情思 。全词语言细腻 , 深郁多情 , 既有全方位的场景描写 , 又有细致入微的景物刻画 , 移隋入景 , 情景交融 , 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仕女相思图 。
上片着力描写女主人公伤春自怜的孤寂心境 。
时序暮春 , 美好的春景很快就要残尽 , **的啼声日渐老涩 , 再也不是“莺初学啭尚羞簧”那么稚嫩清脆、悦耳动听 。先前斗艳争妍、缤纷烂缦的红花 , 纷纷辞谢枝头 , 飘零殆尽 。绿叶成阴的梅树上竟已悄悄结出了小小的青果 。这是十分精彩的景物描写 。“莺声”“红英”“青梅” , 仅仅三项事物 , 由于极富春的特征 , 足以将无边春色展示具体 。“色”与“声” , “青”与“红” , “老”与“小” , 对照映衬 , 生动鲜明 , 炼字工巧 , 耐人寻味 。“将阑”“渐老”“落尽”而“小” , 更是次第分明 , 动感强烈 , 春事阑珊的衰残变化 , 足以惊心动魄 。妙在虽不言情而情自见:春光易逝 , 无可奈何 , 物犹如此 , 人何以堪 , “唯草木之零落兮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一旦有此感触 , 自然也应该是“春色恼人眠不得”(王安石《春夜》)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