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拐点澶渊之盟 如何看待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事件( 四 )


王超在给真宗的奏折中也承认:"人马渴乏,将士被重创",可见此战宋军被打趴下了;要不然王超也不会患上恐辽症,在景德之战中宁可违抗真宗命令,按兵不动 ,战后受到降级处分 。
由此可见,澶渊之盟签订前,辽军战斗力胜过宋军,不过辽国要想吃掉宋朝,也没有那个能力;宋朝想要收复失地,更没有可能 。
澶渊之盟签订后,两国近百年相安无事
澶渊之盟签订是否有意义,关键看签订之后,宋朝有没有迎来和平 。事实上,宋、辽双方都一心求和,非常守信,化干戈为玉帛,没有一次交战 。

历史的拐点澶渊之盟 如何看待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事件

文章插图
在此期间,双方发生过两次外交纠纷 。
一次是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当时北宋同西夏交战,辽国乘人之危,向北宋提出领土要求 。
北宋无奈,花钱消灾,给辽增加了岁币10万两银子,外加绢10万匹 。
另一次是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国因为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协议,要求重新划界 。第二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一些土地 。
因为根据两国协议,城池是外面不能修筑、加固工事,宋朝一方显然是违约的 。
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一、给两国创造了和平环境,减轻了人民负担,造福了两国人民 。没有战争,百姓就没有繁重的徭役和过量的赋税 。
边境地区出现了"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的和平景象 。跟每年上千万的军费相比,几十万的岁币微不足道,根本没有像有些人说的“增加了人民负担” 。
二、节省了巨额军费,促进经济繁荣 。宋辽战争每次投入兵力数万,旷日持久,消耗军费惊人 。
没有战争就可以节省大量军费,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中去 。宋真宗病逝前一年,即公元1021年,其财政收入达到15085万,比20年前增加了7倍 。
但是,它的消极意义不可低估客观地讲,澶渊之盟也是把双刃剑,因为没有了假想敌,宋朝皇帝"忘战去兵",军人没有了危机感,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有陕西军还有点战斗力 。
就像大自然的动物,没有了天敌威胁,就失去了自卫能力,在面临外敌入侵的时候茫然失措 。
而辽国也是如此,常年和平局面导致辽国军备松弛,受到金国威胁 。
【历史的拐点澶渊之盟 如何看待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事件】但这是统治者国策失误导致的,跟澶渊之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战争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强大一个国家,也能灭亡一个政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