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色:
1.滇剧:
滇剧是丝弦(源于较早的秦腔)、襄阳(源于汉调襄河派)、胡琴(源于徽调)等声腔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而逐渐发展形成的,流行于云南九十多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和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 。
滇剧是戏曲剧种 。滇剧包括丝弦、襄阳、胡琴等3种声腔和部分杂调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而逐渐发展形成的,逐渐吸收当地民间艺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剧种 。
滇剧的丝弦、胡琴、襄阳三大声腔和一些杂调,都来源于省外传人的戏曲声腔:丝弦源于秦腔,胡琴源于由腔演变成的徽调,襄阳源于楚调(辛亥革命后改称汉剧),三种声腔,传人 云南后,结合云南的方言语音和风土人情、民间音乐,发生了变 化,逐步形成了滇剧的三大声腔 。此外,滇剧的昆头子、昆倒板之类,同昆腔有关,而平板、架桥、人参调、安庆调等,则同吹腔(又名石牌腔)有渊源关系 。这些声腔在云南戏剧舞台上融汇之时,就是滇剧形成之日 。
2.云南花灯:
云南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流行于云南的地方戏曲 。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各地语音、民歌小曲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 。云南花灯戏有昆明花灯戏、玉溪花灯戏和姚安花灯戏三大支系,其中昆明花灯 保留明清小曲及明清剧目最多,伴奏乐器以胡琴为主;姚安花灯民歌色彩浓重,主要用笛子、梆子伴奏;玉溪花灯革新最早,所以被称为“新灯”,其剧目及演出形式受滇剧的影响较大 。
3东巴文: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 。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 。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 。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
4.贝叶经:
贝叶经是用铁笔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 。西双版纳发现的贝叶经,有巴利文本和傣文本 。内容除小乘佛教经典外,还有许多传说、故事、诗歌和历史记载等 。在东南亚各国,还有用缅甸文、泰文等拼写的巴利文贝叶经 。
5.沧源崖画: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岩画 。分布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勐省、曼帕、丁来、吴良等10处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崖上 。约距今3000年 。是用手指或羽毛等蘸抹红色颜料绘成 。颜料可能是用动物血调和赤铁矿粉制作的 。崖画主要是狩猎、采集等生产活动及娱神等宗教活动的场面 。还有战争凯旋图,上绘干栏式房屋建筑及手持兵器、驱赶猪羊胜利而归的人们 。所画粗犷古朴,是研究南方古代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云南,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 。
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 。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
参考资料: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特色文化
【云南特色是什么?】
推荐阅读
- hobbs是什么牌子
- g14k是什么金
- jm面膜上面两袋是什么
- gorgeous是什么品牌
- jinnnn是什么牌子
- kiko是什么品牌口红
- jullus是什么牌子手表
-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是什么
- hydra是什么化妆品
- 健康三要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