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茂密原生态 北雁南飞至四川 人与自然共和谐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每年,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候鸟,在相隔成千上万公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 。位于北纬26°-34°的四川,原生态的植被茂密、河流广阔,每年立冬前后,从西伯利亚、蒙古国等地远道而来的“老朋友们”都会如约而至,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面 。

植被茂密原生态 北雁南飞至四川 人与自然共和谐

文章插图
人与自然共和谐
日前,本报在川报观察上推出大型专题报道“候鸟大迁徙,带你去观鸟”,讲述候鸟与人、与城市、与四川的故事 。采访人员在多地调查发现,近年来,南迁候鸟在四川的停留点越来越多,有的候鸟更是将中转站变成了定居点 。
候鸟南迁轨迹的变化,折射的是各地在生态治理上的努力和人们不断增强的鸟类保护意识 。
“快看,赤膀鸭,今年又来了!”12月17日,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桥楼村岷江段,一群野鸭沿着江面飞行,而后停留在浅滩上 。
青神县政协摄影书画协会会员何刚早在此等候,他快速按下快门,野鸭觅食的场景由此定格 。“这是西伯利亚候鸟,学名赤膀鸭,它们在每年冬季都会飞往温暖的南方越冬 。”
赤膀鸭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类的候鸟,今年11月以来,它们进入四川后,便沿着岷江一路南下,后来陆续选择了在青神落脚 。
这是候鸟南迁到四川的图景之一 。在雅安、凉山、德阳、绵阳、宜宾、乐山、泸州、自贡等地,这样的图景如今比比皆是 。
“旧识”归来,“稀客”也来报到
12月13日前后,青衣江上发现了几只中华秋沙鸭,棕色的羽冠,有金属光泽 。中华秋沙鸭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
中华秋沙鸭的造访,让鸟类专家、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教授何芬奇颇为惊讶 。他解释,雅安处于全球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和中亚(南北)迁徙通道拟似重叠处 。“候鸟种类多不稀奇,但能在城市里发现中华秋沙鸭这些珍稀鸟类,实属罕见 。”
到四川歇脚的珍稀鸟类,不仅有中华秋沙鸭 。全球仅存数量不足1000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鸟类的青头潜鸭,也在成都的众多湖泊、青神岷江段、隆昌古宇湖、德阳旌湖等地现身 。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翅鸢更是索性在四川落户 。西昌爱鸟协会原会长叶昌云感慨,黑翅鸢曾经在西昌只待几天就要飞走,如今已在邛海湿地一带安家,中转站活脱脱变成“育儿所” 。
根据观鸟人士长期跟踪观察发现,在德阳旌湖,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屡见不鲜,绿头鸭、斑嘴鸭等“拖家带口”的场景时有出现,它们开始在旌湖安家,春季来临时不再返回北方;雅安的金眶鸻、雀鹰、斑头鸺鹠等鸟类,就地繁殖不再迁徙 。
“稀客”来了,“老相识”也以“大部队”形式高调归来 。在德阳旌湖、乐山市区岷江段、泸州东门口、宜宾三江口、绵阳三江湖等地,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红嘴鸥大规模在江面嬉戏,吸引了大量市民围观 。
宜宾市翠屏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潘金彪感慨,红嘴鸥虽不算稀客,但今年是来得最多的一年 。“这一批大概有2000只,前两年规模还很小 。”
各类候鸟频频在四川停靠或扎营,使得多地候鸟种群和数量年年攀升 。隆昌市爱鸟养鸟协会会长王林远表示,就当地来说,每年的候鸟数量在上升,高峰时可达10万只 。据德阳市观鸟爱鸟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小刚初步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旌湖已观测到4000多只候鸟,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