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肝|开启2022,中国最会吃早餐的十个地方( 四 )





图1|白勺啊白勺的



图2|王月亮
“吃甜的菜肴 , 喝咸的豆浆 。 ”
咸豆浆 , 在上海早餐界的地位和粢饭持平 。 连张爱玲和她的姑姑都对一口豆浆念念不忘 , 在爱丁堡公寓住着的时候买 , 搬去了卡尔登公寓还买 , 大的牛奶瓶打碎了 , 换了一只小号的牛奶瓶 , 却始终断不了一口豆浆 。 可见 , 喝一口咸豆浆 , 确是人间乐事 。






图|aflycanfly
随着城市的发展 , 市井烟火气逐渐让步 , 但在清晨的上海弄堂里 , 总还是很容易就听见早餐档的档主娇娇嗲嗲地叮嘱来客:“明天早点来 , 慢点吃早餐才对身体好 。 ”



图|aflycanfly
08
「北京:最具争议的早餐之都」
北京的早餐 , 是植根老北京人灵魂深处的美味 , 也是让外来客望而却步的存在 。
豆汁 , 是贫苦人发掘的美味 , 也是老舍的最爱 , 他自诩有一个“喝豆汁”的脑袋 。 豆汁的酸香全源于绿豆的下脚料 , 就着辣椒丝、疙瘩丝 , 配个香酥的焦圈 , 一套瓷实早点吃喝下肚 , 又可以去卖力气了 。



图|《早餐中国》
不喜欢豆汁的人 , 只受不了它的味道 , 而不爱炒肝的人 , 总能说出一大堆理由来 。 诸如炒肝里面都是肥肠 , 用勺子吃炒肝还被说不正宗……
喜欢炒肝的老北京 , 却得为炒肝辩白一番 。 炒肝的一大特色就是肝香肠肥 , 肥肠是油脂的主要来源 , 肥肠多 , 炒肝的口感就更滑润 。 炒肝勾了浓芡 , 用勺子来回搅 , 芡就化水 , 所以喝炒肝得沿着碗边儿喝 , 用北京老话就叫“忒儿喽” 。






萝卜青菜 , 各有所爱 。 爱豆汁的人还是天天赶早去喝一口热豆汁 , 不爱的人依然站在五米之外冷眼旁观 。 但他们都共同在北京生活着 , 有争议 , 也有包容 , 这才是北京的早餐之道 。



图1|避雷大帝



图2|吃不饱的小air
09
「洛阳:最牛气的早餐之都」
“每天喝上一碗汤 , 给个神仙也不当” 。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城市 , 洛阳人已经在排队喝汤了 。
洛阳位处盆地 , 自宋代以来水土流失严重 , 常受旱灾影响 , 粮食产量不高 。 人们吃不饱饭 , 只好弄些汤汤水水来抵御饥饿 , 久而久之 , 洛阳人就养成了喝汤的习惯 。
喝第一口牛肉汤最好不放盐 , 这样尝到的都是牛肉清醇的甘甜 。 汤轻盈 , 肉醇厚 , 两者似乎矛盾 , 但又在舌尖上和谐地交融 。



图1|小凡爱旅游



图2|九三一
不放盐 , 是对汤品质的自信 , 相信这一碗汤就是肉香满溢、鲜甜惊人 。
洛神踏水 , 力士震山 , 千年的文化沉积在洛阳人的胸中激荡;早荤晚素 , 晨起饮汤 , 古城的早餐习惯也在洛阳人的骨血里流传 。
洛阳人相信 , 一碗牛肉汤里 , 有着洛阳的历史和智慧 。



图|据说橘子
10
「呼和浩特:最硬核早餐之都」
提到一两烧卖 , 南方人可能会想到两只小小的肉点心 , 上面点缀着亮红的蟹子 。 但呼和浩特却会给你端上一个大竹笼 , 里面足有八只烧卖 , 羊肉馅的 , 鲜香四溢 。
呼和浩特人会说 , 他们那边的一两捎卖 , 称的是捎卖皮 , 所以一两烧卖 , 能有八个 。 而且 , 在呼和浩特 , 烧卖本来叫“捎卖” 。 《绥远通志稿》里写得分明 , “惟室内所售捎卖一中 , 则为食品中之特色 , 因茶肆附带卖之 。 俗语谓‘附带’为捎 , 故称捎卖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