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 二 )


当然 , 这只是说 , 从先秦开始到唐代以前 , 茶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尚未定型而已 , 其实 , 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茶字字形 。 从读音来看 , 也有将荼字读成与茶字音相近似的 。 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 , 西汉时曾是荼陵侯刘沂的领地 , 俗称荼王城 , 是当时长沙国十三个属县之一 , 称荼陵县 。 在《汉书·地理志》中 , 荼陵的荼 , 颜师古注为:音弋奢反 , 又音丈加反 。 所以 , 在《邛州先茶记》中说颜师古的注是:"虽已传人茶音 , 而未敢辄易字文" 。 也有人认为将荼改成茶字 , 并读成现在的茶音 , 始于南朝梁代(公元502~557年)以后(见清顾炎武《求古录》) 。 但从古代和现代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 , 大都认为中唐以前表示"茶"的是"荼"字 , 虽然 , 在那时已在个别场合 , 或见有茶字的字形 , 或读有茶字的字音 , 但作为一个完整的茶字 , 字形、字音和字义三者同时被确定下来 , 乃是中唐以后的事 。
通过茶字的演变与确立 , 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字的形、音、义 , 最早是由中国确立的 , 至今已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对茶的称谓 , 只是按各国语种对茶的音译而已.这表明:茶出自中国 , 源于中国 ,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
在唐代陆羽撰写《茶经》之前 , 中国的古代史料中 , 早已有关于茶事的记载了 。 例如 , 在茶史研究上 , 每每要提到上古时代的神农:"神农尝百草 , 日通七十二毒 , 得荼而解之 。 "神农尝百草是我国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个古代传说 , 这在《史记·三皇本纪》、《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书中均有记载 。 那么 , 神农是什么时代 , 何等样人呢?据《庄子·盗跖篇》和《白虎通义》称:神农时代是"只知其母 , 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 , 当时人类已进入新石器的全盛时期 , 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已渐趋发达 , 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时代 。 神农则是这一时期先民的集中代表 。 "神农尝百草 , 日通七十二毒 , ……"虽是传说 , 但如果说它总结了原始社会人们长期生活斗争的经验 , 而把功劳集中于神化了的神农 , 也是无可非议的 。 至于原始社会以茶解毒 , 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 而且即使以今人的眼光看来 , 也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 若按此推论:在中国 , 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 , 迄今当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
不过 , 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 , 是公元前200年左右秦汉年间的字书《尔雅》 , 称茶为"槚";汉代司马相如的《凡将篇》 , 称茶为"荈诧" , 将茶列为二十种药物之一 , 是我国历史上把茶作为药物的最早文字记载 。 东汉杨雄的《方言》谈及蜀西南产茶 , 称茶为"蔎" 。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 , 其中多处谈到茶事 。 其中 , 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谈到:"武王既克殷 , 以其宗姬于巴 , 爵之以子 , 古者远国虽大 , 爵不过于 , 故吴楚及巴皆曰子……上植五谷 , 牲具六畜 , 桑、蚕、麻、纻、鱼、盐、铜、铁 , 丹、漆、荼、蜜……皆纳贡之 。 "这一史料把我国茶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推前到春秋战国以前的周武王时期 。
其实 , 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 , 茶的起源和存在 , 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 , 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 , 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 。 人类的用茶经验 , 也是经过代代相传 , 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 , 又隔了很久很久以后 , 才逐渐见诸于文字记载 。 中国国土辽阔 , 民族众多 , 导致了各地区的先民对茶的认识和对茶称呼的不一致性 , 上文中提及的唐代以前茶的各种异名 , 就是佐证 。 所以 , 文字记载表明 , 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了 , 但茶的起源肯定还要早得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