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吊鼎壶铭妙趣横生,秋天喝什么茶好( 二 )


也许是科举打击对他的影响太大 , 与他晚年所用的别号“赧翁”一样 , 仿佛因害羞而避世、隐世 , 害怕与官员接触 , 传说一位同乡受李鸿章重托 , 转弯抹角请他题字 , 他写好发现有李鸿章的字号 , 坚决撕碎了已经写好的条幅 。 他淡泊名利 , 自甘寂寞 , 不肯随俗 , 身为一字千金的书法大家 , 不肯折腰于肯出大价钱买字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 宁肯固守清贫 , 孤芳自赏 。 他曾反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并贴在门上:“谈笑无鸿儒 , 往来皆白丁” 。 传说他给钱越多越不写 , 官品越高越不写 , 反映了他避富避官的内心世界 。
据说他的同乡弟子、书法家钱罕(1882-1950) , 原名钱富 , 拜师时梅调鼎嫌其名太俗 , 改名钱罕 。 实际上功名财富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 只要取之有道 , 无可厚非 。 殊不知他本人的“调鼎”大名 , 也是对功名的莫大向往 。
“年年年底少青铜 , 惟有今年分外穷 。 薪水用残厨灶冷 , 衣裳典尽箧箱空 。 ”梅调鼎晚年常有断饮之虞 , 从他的自咏诗中可以读出难保温饱的困境 。 死时家徒四壁 , 无钱葬身 , 只留下几箩长年丢弃的废字和草稿 。 几位墨友将这些大小不一、真草混杂、风格各别、支离破碎的剩字残篇编成集子 , 捐钱印制 , 取名《赧翁集锦》 , 到上海义卖时被抢购一空 。 正是这些断简残篇 , 集中了他各个阶段之书法大观和艺术造诣 , 被书家视为珍品 。
梅调鼎视书法为生命 , 他的气节虽然值得称道 , 但在笔者看来 , 追求书艺与生活质量并不矛盾 , 如果他能以开明、开放的心态 , 不仅可以改变他的生活 , 还能留下更多的书法作品 , 他的书法艺术将能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播 , 他的人生将更为精彩 。 笔者在同情他不幸人生的同时 , 更多的还是扼腕叹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