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想要韩忠投降,为何朱儁要刘备呢?

朱儁,跟皇甫嵩一样,都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也是当时刘汉天下仅剩仅有的几个忠臣良将中的两个,以至《后汉书》中不得不把这两人合为一篇列传,第七十一卷,列传六十一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卷五》中,朱儁位列其中 。甚至在《资治通鉴》、《续后汉书》也有记载朱儁的事迹 。朱儁曾以刺史身份平定交趾叛乱后,却入朝为官,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谏议大夫专掌议论,大多由郡守级以上官员迁转而来,为散官 , 作为任官的过渡,亦是安排闲散、无用之官,其品秩只是高于议郎,却低于太中大夫 。而朱儁本是州刺史,可比郡守级高很多,打赢胜仗后,却被朝延调回京师降职使用,当个散官 。

刘备想要韩忠投降,为何朱儁要刘备呢?

文章插图
早在围剿黄巾军动乱之时,初出茅庐不久的刘备就一直跟在朱儁身边,参与平定了多地的黄巾叛乱 。而在征讨赵弘、韩忠、孙仲黄巾余党 , 围攻宛城时,韩忠使人出城投降,朱儁不允许韩忠投降而刘备却认为应该接受投降 。在两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朱儁和刘备就有一段经典的对话,这段话可以看出朱儁简直是政治白痴,不谙人事,由里到外只知道带兵打仗,为君为国征战沙场 , 开疆辟土 。
两人这段谈话在《三国演义》有很详细地记载,即刘备说了两句话,全是建议性的言语 。而朱儁只说了一句话,是对刘备第一句话的反驳(最后实施时 , 朱儁却采用刘备的建议) 。
刘备想要韩忠投降,为何朱儁要刘备呢?

文章插图
刘备的原话是“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和“不容寇降是矣 。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不得,必然死战 。万人一心 , 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 。贼必弃城而走 , 无心恋战,可即擒也 。”
而朱儁反驳的原话是这样:“彼一时 , 此一时也 。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 , 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 。今海内一统 , 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 。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 , 非良策也 。”
虽古话有言: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朱儁久经沙场,作战勇敢,用兵如神 , 打了很多胜仗 。可朱儁在对侍韩忠投降这一事上,居然比不上刘备这等新兵蛋,要对欲投降的黄巾军斩尽杀绝,实在是见识短浅,与名将这个称号不相当 , 与当年的“人屠”白起无异 。
朱儁之所以会对黄巾军的手段过于血腥,是因为如下三个原因 。
其一,见识短浅 , 缺乏政治高度 。
朱儁虽久经沙场久浸官场却未能参透时事看清时势,朝政日非,官逼民反 。朱儁只知带兵平叛,眼光只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未能站在时代的高度,一味地苛求他人 , 盲目地认为反抗东汉朝廷的,务必斩尽杀绝,不留活口;
其二,不谙世事 , 缺少基层经验 。
朱儁从政从军后,就脱离老百姓,未体会过黎民之苦 。老百姓之所以铤而走险,加入叛军 , 是因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朱儁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斩杀,实为不智之举;
其三,不容置疑,有失将帅风范 。
朱儁是常胜将军 , 鲜花、赞美声时时环绕于周围,把自己惯成听不进更有建设性的意见 。刘备的意见很中肯,面对投降,理应欢迎 。一旦投降无望,必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反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 得不偿失 。
朱儁镇压黄巾,手段过于残忍,比起曹操将青州投降的黄巾军收编为已用 , 可见朱儁肚量之?。?难容于人,格局差之甚远 。
【刘备想要韩忠投降,为何朱儁要刘备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