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菊花是如何成为重阳节的标志的?( 二 )
曹魏时期的钟会在《菊花赋》里总结说:“夫菊有五美焉 。黄花髙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徳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

文章插图
重阳节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定型,最终在唐代开始发扬光大 。而到了唐代,魏晋南北朝时普遍的追慕求仙之风,因为世家门阀的衰落以及求仙本身的不可得,而逐步退出了流行时尚 。当然,虽然菊花不再是成仙道具,但是其延寿的说法和讲究保留了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菊花却并没有退出重阳节序列,反而更加发扬光大 。
这要感谢魏晋南北朝时的一位著名文人陶渊明,正是他昔日酷爱菊花,塑造出的“采菊东篱下”的隐士之风,让唐代以后追慕陶渊明的文人们,进而由人而推及菊花,相当于提前为菊花做好了千年助攻 。正如后世北宋周敦颐总结的那样:“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正是从陶渊明开始,菊花在以往的延年益寿、品质高洁之外,又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意蕴,这就是隐士的标志 。而陶渊明身为文人自我实现的一代宗师,其标榜的隐逸之风,被后世文人前赴后继效仿 。《全唐诗》里有七十多位诗人继续歌咏“陶菊”,正是这种风气的体现 。

文章插图
在唐代,对陶渊明和菊花的追捧,几乎发展到了有唐人咏菊处,必有陶渊明出没的程度 。这种对陶渊明的崇尚,也作为一种强力推进剂,体现在了重阳节的节日民俗之中 。唐朝诗人王勃在《九日》中说:“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连诗仙李白都要在重阳节登高时歌咏“渊明归去来”“笑酌黄花菊” 。
这种文人风气甚至也影响到了皇室 。唐中宗李显曾做《九日登高诗序》中曾有“渊明抱菊”之语 。在菊花从重阳节成仙道具的角色中淡出的同时,在重阳节思慕先贤、追求精神解放的领域,菊花在唐代又取得了新进展,与重阳节的结合更加紧密了 。
到了宋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活动愈加活跃 。正是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上,菊花实现了第三度与重阳节的结合,也就是从传统的士人、贵族阶层的赏菊活动,走向了更广泛的市民阶层 。

文章插图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菊花是如何成为重阳节的标志的?】在唐朝末年,重阳赏菊就有从上层向下层普及的趋势 。到了宋代,这种普及更是扩大开来 。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九月重阳,汴京赏菊有多种,有黄白色蕊的“万龄菊”,粉红色的“桃花菊”,此外还有“木香菊”“金铃菊”等等,当时宫中皇家和富贵人家都要赏菊,而一般的平民之家,也要买上一两株玩赏 。
推荐阅读
- 迁移户口需要什么手续
- 名人传每章概括 名人传的主要内容
- 小年为什么要剪窗花 小年简介
- 生活大爆炸为什么会被禁播
- 旗鱼为什么游得这么快 旗鱼游得快的原因
- 离职通知书怎么写 离职通知书需要写什么
- 加湿器要边充电边加湿吗?
- 海豚为什么要救人呢?
- 如何训练跳跃力要最好的方法 如何快速提高弹跳力的方法
-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说梦话? 青少年容易说梦话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