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十七首原文、作者( 三 )


逻人:今称逻人矶 , 乃江边一巨石 。人:一作“叉” 。
鱼梁:地名 , 在逻人矶附近 。
舟:一作“行”
平天:湖名 , 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
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 。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
个:如此 , 这般 。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
白鹇(xián):大型鸟类 , 也叫“白雉“ 。
罝(jū):捕捉兔子的网 , 泛指捕鸟兽的网 。
波:一作“陂” 。
赏析 第一首诗是这组诗中最长的一首 。开头说“秋浦长似秋”: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样子 。这是因地名而产生的诙谐 , 也是为引出下句“萧条使人愁”而设 。秋——萧条——愁 , 顺理成章 , 并且十分和谐 , 读之顿生冷落寂寥之感 。三四句承上写愁:“客愁不可度 , 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 , 下见江东流 。”一个“望”字 , 凝聚着深沉的忧愤 。“望长安”正是诗眼所在 。后面四句是对江东说的话 。“遥传一掬泪 , 为我达扬州 。”扬州是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处 , 诗人要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 , 实为寄往长安 。泪虽一掬 , 却极有分量 。
第二首诗与前一首一样 , 也是抒发客愁和对长安的思念 , 思归益切 , 愁绪愈来浓 。“秋浦猿夜愁 , 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东 , 翻作断肠流 。”前四句写别愁 , 比较婉曲;“欲去不得去 , 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 , 雨泪下孤舟 。”后四句进一步言归思 , 直抒胸臆 , 一气呵成 。
第三首诗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 。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 , 而以山鸡作为陪衬 , 但对后者并无贬意 。从诗意看 , 诗人对山鸡所倾注的同情似乎还更多一些 。
第四首诗是李白的自画像 。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忧郁 , 形容枯槁 , 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 。盛年不再的李白 , 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 , 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 , 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 。在此诗的开头 , 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 , 一朝飒已衰” 。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 , 但到了秋浦之后 , 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 , 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 , 简直出乎意料之外 , 言下之意 , 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 , 一夜之间 , 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 , 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 , 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 , 而且 , 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 , 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 , 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 , 长短尽成丝 。”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 , 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 , 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 , 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 , 在三峡中得到大赦 , 乘舟东归的时候 , 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可是在眼下 , 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 , 猿声一“催” , 他满头的青丝 , 不管是长是短 , 统统白了 , 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 , 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 , 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地快 , 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