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的起源和奠基人分别介绍 儒家是什么意思( 二 )


虽然这些歌曲的音乐种类消失了,但歌词保存完好,成为了儒家经典 。
《尚书》: 从尧王(约公元前2377年至前2259年)和舜王(约2287年前至2067年)到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至前403年)的重要历史文献 。
它主要记录了杰出的古代国王的言行,由孔子组织整理 。《周礼》: 主要涉及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至前771年)的官制,日常礼节以及重要的仪式,例如“成年礼”和“婚礼” 。
《易经》: 一本有关宇宙和占卜的书,其中包括64卦,以及相关的解释,哲学思想,历史和种族信仰 。《春秋》: 中国最早的纪事,记载并讨论了孔子故国鲁国从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的历史 。
儒学四书五经现代版的六门艺术: 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至前771年),六种向贵族传授的重要技能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贵族的基本教育内容 。礼仪(礼),音乐(乐),射箭(射),马术(御),书法(书)和数学(数) 。

中国儒学的起源和奠基人分别介绍 儒家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儒学的主要信仰美德和修养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 。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们都应努力获得包括“仁爱,公义,礼貌,智慧和信誉”在内的基本道德 。
人们天生具有善良的本能 。适当的道德教育可以激活和培养人的内在美德,并指导他们以体面的方式行事 。
等级制度,秩序和礼节(在家庭,组织或整个社会中)受到高度重视,而统治阶级的权力则应受到限制 。聪明的人应该努力参加政治,为国家的繁荣负责 。
儒家有影响力的分支和哲学家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的主要概念和本质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尽管它是由一些杰出的哲学家发展和调整了几次,并形成了许多分支 。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将教育从贵族扩展到平民,并重视仁爱,礼节,忠诚,等级制,自我修养和中庸主义 。
他确立了儒家的基本经典,教育方法,并提出了完善社会和美德人民的基本模式 。
孟子(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论 。他认为平民的福祉应优先于君主的福祉 。仁慈的国王会得到支持和尊重,而暴君会被他的人民推翻 。
荀子(公元前313年至前238年)提出了人性的原始邪恶论 。因此,人们的善良,道德和受人尊敬的行为是良好的教育,不断修养和执行适当法律的结果 。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至前104年)在其他哲学流派的理论和对阴阳五行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了古代儒学 。
他的新思想体系包括大一统思想,君权神授以及天地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后来在公元前134年被汉武帝推崇为主流意识形态 。
【中国儒学的起源和奠基人分别介绍 儒家是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